“较针”六年,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终获国际认可( 二 )


-2-针灸“西游”的循证难题针灸已经在全球183个国家广泛应用 。 在美国 , 针灸的接受度已越来越高 , 针灸执照师多达3.9万多人 , 约五千名西医医师有针灸资格 , 50个州中有46个颁布了独立的针灸相关法律法规 。
尽管接受针灸治疗及肯定其疗效的个人越来越多 , 但在科研证据和临床研究上 , 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研究始终不多 , 质疑针灸有效性的研究也不时出现 , 且不乏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 。
2014年10月 , 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下称JAMA)刊发了澳大利亚哈曼(Hinman)研究组关于针灸治疗慢性膝关节炎疗效的研究 , 文章称:无论是针灸还是激光针灸(一种利用激光的微细光束照射穴位的新型针灸方法) , 对治疗中度到重度慢性膝盖疼痛 , 都和安慰剂效果一样 。 换言之 , 针灸对关节炎止痛无效 。
这一否定结论在海内外中医及针灸界引发强烈反响 , 40多名专业人士向JAMA杂志编辑部表示质疑 , 认为研究设计存在缺陷 , 试验结果不可信 , JAMA应该撤出该论文 。 之后 , 劳力行、何红健、李永明等海外针灸师的评论被JAMA刊发 , 全美中医药学会等机构和个人也通过多种途径向原作者及有关机构表达了中医针灸界的观点 。
“当初美国针灸界联合起来据理力争 , 我们是有信心的 。 ”李永明表示 。
后来事实证明 , 针灸界对这一临床试验研究的监督和质疑确实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 后续多个针灸荟萃分析报告及有关机构对针灸疗效的评估 , 都没有采纳哈曼等报告数据 , 排除了误导的结论 。
相比意见表达 , 针灸界却拿不出更高级别的证据“反击” , 况且认为针灸无效的论文并不鲜见 , 不少人曾表示过 , 针灸只不过是通过外部刺激使身体产生一种类吗啡激素(内啡肽) , 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 。
“那段时间 , 在网上随便一搜 , 就能看到至少几十篇说针灸无效或只能起安慰剂效应的论文 。 ”提及当年 ,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刘保延难掩失意 。
中医学者们自然不会同意针灸是安慰剂的说法 , 针灸看重个体化感受和临床疗效 , 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 但中国医生的经验并不能满足西方评价——国际循证医学的规定需要“用统一的方法”验证有效性 , 对于传统针灸师来说 , 这是不小的挑战 。
根据循证医学的理论 , 评价干预措施的金标准是随机对照试验 , 即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 , 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 , 以对照效果的不同 。 这一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临床试验设计、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倚 , 平衡混杂因素 , 提高统计学检验的有效性等诸多优点 。
中医学者们也做过一些对照研究 , 大多未走出国门 。 更令人尴尬的是 , 国内研究结果常常显示针刺治疗多为阳性结果(有效);而国外研究结论却泛化为针灸治疗相当于安慰剂效果或者无效 。
刘存志承认 , 以往国际上不认可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 , 主要是“方法学不行” , 大多数中医研究者们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的临床试验设计、不懂样本量的选择和试验质量控制 。 前几年 , 他们请来美国风湿病学会官方杂志的编辑 , 人家一听到中医针灸的试验就皱眉头 , 不感兴趣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杨忠奇曾总结过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六难” , 第一个就是“方案制定之难”:基于历史原因 , 已经上市的中药缺乏临床数据 , 对照组选择就是一大难题 , 样本量估算往往缺乏依据;安慰剂对照要考虑伦理学问题和临床可操作性;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因素众多 , 且有疗效“天花板”效应等难点 。
-3-倒逼国内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 , 西方热门甚至得出负面结论的中医研究“倒逼”了国内进步 。
不少中医师都承认 , 他们以往存在一种“只要病人有效就行 , 不需要证明给别人看”的心理 , 并不认可西医学采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疗效 。 刘保延在2010年的一篇论文中总结道 ,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只是停留在针对个体患者诊疗的传统临床研究阶段 , 主要是依靠长期临床实践检验 , 并没有上升到群体层次的临床疗效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