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秋实散文:秋之韵之——菊花


 秋之韵|秋实散文:秋之韵之——菊花
文章插图
点击收听电台
文字:秋实主播:雪峰
本文选自《秋实集》
许多的事物,经过春的起点,夏的历程就已被友好或残酷地放在了半途中,但有的则从容地走进了秋天,或许它们还想冲刺严冬,一睹冬雪之美。不过到了秋季仍然具有生命并充满生机的事物则已经寥寥,菊则是无几之一。
《礼记?月令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字也写作“鞠”。菊花每年在秋末开放,故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穷”字讲,其意是说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当百花凋谢之时,秋菊则花好叶绿。看上去好像残缺不全的菊叶挂在挺拔的菊杆上,显得坚强而沧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护围和映衬着枝头上那朵坚毅的宋美人。
 秋之韵|秋实散文:秋之韵之——菊花
文章插图
菊花既烂漫多彩又傲霜而立。她笑在澄明的天空下,笑在迷人的金黄中;她立在潇潇的淒雨里,立在秋风的落叶间。她有秋的绚烂,有秋的刚毅,是秋的象征。如果说那朵朵的菊花就是秋,或许是很贴切的。她赋予秋一个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概念。
霜下了,撒在菊叶上,菊叶更加翠绿,撒在菊花上,菊花更加艳丽,姿色更动人,洒在枝杆上,枝杆愈加地脆硬,宁折不弯。寒风来了,他们临风而立,威风凛凛,不惧风催。风愈是瑟瑟,菊愈是英姿。那舞动着的花丝,像广寒宫里嫦娥舒展的长袖。
 秋之韵|秋实散文:秋之韵之——菊花
文章插图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大者如绣球,小者犹如蒲公英。花瓣有的形如片片碧玉,有的形如根根银丝。花色有的如雪,有的如金,多有姿色,颇有形韵。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离骚》中有云“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汉朝《神农本草经》有“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之记载。菊花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至晋朝陶渊明时,已赋予了菊更多的人文性格。陶渊明解绶还乡后,隐耕田园一直过着“击壤以自欢”的生活。他家住庐山脚下的栗里村。每到秋来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秋菊“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品质。他在《和郭主簿》一首中写到:“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爱菊成癖,菊成为陶渊明的代号,陶渊明也成为昭然天下的菊士。
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若是翻过一座山,忽然见菊黄,岂不更令人惊喜?居高临下俯视“芳熏百草,色艳群英”大片的野菊,像一棵一棵微型的向日葵,漫山遍野黄橙橙的,在太阳下闪着光亮,在微风中飘着芳香,心情一定不会“悠然”,一定是“忽然”的,是“突然”的。如果弯下腰,采撷一束,触到自己的脸上,一定会一时菊香两颐,大自然的气息也会洒满脸庞,浸入心脾。
 秋之韵|秋实散文:秋之韵之——菊花
文章插图
自然的菊花故然是美丽的,用菊花编制成各种造型,布置成各种图案,便有了一种人文的内涵,一定是更美丽的。如果用菊花的各种艺术造型营造一片体闲园,有田园之风貌,也有艺术殿堂之风采,有动物园里的各种角色,也有城市里人们忙碌的身影。一位老师带着一群活泼可爱的没有菊高的孩子,仰头观望着用菊构筑起来的世界。若同大森林中的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幻如现实环境中的一个甜美的梦。忽的猛一抬头,一个用菊花编制的喜鹊站在同样用菊花装饰而成的拱门上,形真神似。那颗心一定会像一只喜鹊一样登枝而高鸣。
“我花开后百花杀”,秋凉一着,菊花始结。菊花不仅有春的生命,夏的肉体,而且有秋的骨骼。菊不像松,一身的戎装,也不像竹,浑身都是铁骨,但敢向雪霜一展娇艳的,且是不以娇艳姿色取媚,而以素雅坚贞取胜者,唯菊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