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楼|从青楼走出来的大师潘玉良:人最终的归宿,是自己

文 | 吴呱呱 · 主播 | 夏萌
十点签约作者
周国平曾说过: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
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代画魂”潘玉良,也颇为贴切。
回首潘玉良的一生,可以说是幸与不幸纵横交错。
不幸的是,年幼时父母双亡,13岁时,被嗜赌的舅舅卖到了青楼。
后半生,无论在画坛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却因曾身陷青楼,而受尽世人的冷嘲热讽。
所幸的是,虽身陷烟花巷,却因遇到了潘赞化,脱离了苦海,从而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从潘玉良的人生轨迹里,我们不难发现人生的方向盘,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你才能决定自己要如何度过这漫长的一生。
 从青楼|从青楼走出来的大师潘玉良:人最终的归宿,是自己
文章插图
敢于撕破世俗,对身份的偏见
1895年,一位名为杨秀清的女婴在扬州一个手工制作家庭呱呱落地。
尽管家境颇为贫寒,但日子也算过得其乐融融。
可天有不测风云,父亲骤然病逝。
随后,母亲也因过度劳累,匆匆离世,母亲离世前,把她托付给亲弟弟,并改名为张玉良。
寄人篱下的日子有多煎熬,张玉良自小便尝尽,她只求有口饭吃。
 从青楼|从青楼走出来的大师潘玉良:人最终的归宿,是自己
文章插图
却不想6年后,舅舅竟不顾昔日姐弟之情,以介绍工作为诱,把13岁的玉良诓骗到芜湖一个青楼卖掉。
倔强的玉良死活不肯屈从,她坚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常趁人不注意,逃出青楼。
可青楼戒备森严,岂是一个弱女子能轻易逃脱的?每一次逃离失败后,就是一顿暴打。
暴打的手段也极为残忍,其中之一便是把猫放进她束紧腿脚的裤裆里打,挨打的小猫,自是要反抗,玉良常被小猫抓的皮开肉绽。
多次逃跑失败后,玉良选择了结生命,可每次被救回来后,又是一顿毒打。
即使再绝望、再困苦,她也未曾低过头,许是被她的决绝感化了,青楼的妈妈不再逼迫她,反而教她歌唱。
张玉良的人生巨变,是从1916年的某一天,在海关监督潘赞化的洗尘宴上,遇到潘赞化开始。
那天,张玉良一如既往低声吟唱小曲。
曲终后,有妻室的潘赞化深觉眼前这位女子不似烟花女子那般轻挑,定有难言之隐,在思忖之下,替她赎了身。
潘赞化的出现就像一道暖光,让张玉良在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
时至今日,女子名声的好坏仍举足轻重,更别说那时从青楼出来的女子了,玉良自是备受世人指指点点。
在外人看来,一个是海关监督,乃正人君子,一个是风尘女子,过于轻浮,两人是百般不配。
一时间,关于两人的流言漫天飞,坚韧的玉良自然不会被这些偏见打退。
一年后,潘赞化把玉良纳为妾。
许是决心与过去一刀两断,并告诉对她有偏见的世人,她已涅槃重生,又或是出于对潘赞化感激与爱。
婚后,她把姓改为潘,跟随潘赞化姓。
从此,一个崭新的潘玉良出现在世人眼前。
 从青楼|从青楼走出来的大师潘玉良:人最终的归宿,是自己
文章插图
对待世俗的偏见无非有两种,要么被偏见所困,碌碌无为的过余生,要么与偏见抵抗,勇于撕破人们的偏见,活出自我。
无可厚非,潘玉良属于后者。
时评人石述思曾说:“所谓成长,就是实现独立生存、完成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我奋斗。所谓成熟,就是对内消除傲慢,对外消除偏见的自我修行。”
敢于消除世人对自己身份的偏见,何尝不是人生路上的修行?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偏见,但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对待偏见,而唯有直视它,才不会被偏见埋没。
 从青楼|从青楼走出来的大师潘玉良:人最终的归宿,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