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胰、肾、十二指肠,一次性移植四个器官根治多个顽疾( 二 )


随后团队为老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 , 调整胰岛素及血液透析方案治疗 , 调整好术前的基本情况 。 经过一个月的等待 , 在COTRS系统(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成果匹配下 , 老丁终于迎来了手术机会 。
何晓顺表示 , 针对患者目前的病情 , 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联合肾移植手术 , 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 但多个器官同时进行移植 , 无论手术难度 , 还是围术期的管理 , 术后抗排斥方案的调整 , 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 。 因此 , 需要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的管理方案 。
肝、胰、肾、十二指肠,一次性移植四个器官根治多个顽疾文章插图
紧张有序的多脏器移植手术中 。
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 , 国内其他单位很少涉足 , 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优势技术 , 也是我国在全球器官移植领域能够叫响的技术之一 。 何晓顺教授团队早在2004年就完成了全球首例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 , 2015年凭借上腹部多器官移植技术创新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近年来也从未停止继续探索的步伐 , 目前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手术例数及临床疗效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历年来 , 我们中心接受上腹部多器官移植的患者5年生存率85.7% , 1年生存期90% 。 这一结果已经接近了单一肝脏移植的存活率 。 最高龄患者做到了74岁 , 目前老人在进行了肝、胰、十二指肠移植后5年多了 , 依然存活” , 何晓顺表示道 。
捐献肝脏得到了无缺血维护
7小时完成四大脏器移植
按照何晓顺的部署 , 先进行上腹部多器官移植 , 然后再进行肾移植 。 这台手术配备了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5位教授、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博士研究生 , 麻醉科及手术室也配备了精兵强将 , 轮番上阵 , 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在器官获取端 , 为了避免捐献过程中在器官获取、灌注、冷藏过程中造成的损害 , 移植团队特地启用了中山一院独创的器官移植研究成果-无缺血器官移植 。 在捐献者确认死亡 , 已无法为肝脏进行血液供应后 , 一套由团队研发的器官修复系统 , 代替了逝者的循环系统 , 继续为肝、胰、十二指肠提供血液供应、氧和 , 确保逝者去世之后 , 待捐献的肝脏仍然足够新鲜 。
获取器官后 , 移植手术也在有条不紊推进当中 。
首先 , 鞠卫强副主任医师及陈茂根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多器官(肝、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获取及修整 , 包括多余组织等去除 , 血管的修复以及器官的整体保存;而邓荣海副主任医师则进行了供肾的获取及修整 。
肝、胰、肾、十二指肠,一次性移植四个器官根治多个顽疾文章插图
手术前的病情讨论环节 , 将这一超大型手术中潜在的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
随后对老丁开始手术 。 在术中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维持 , 麻醉科马务迪及海冰寒医师等的密切监护 , 以及手术室器械及巡回护士的配合下 , 何晓顺教授团队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病肝的切除以及移植肝及胰腺十二指肠的植入 。 与普通肝移植的植入不同 , 多器官移植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 。
在何晓顺指导下 , 鞠卫强副主任医师带领陈茂根副主任医师 , 陈志涛、郭义文医生等通力合作 , 仅耗时5小时就完成了病肝的切除以及上腹部多器官的移植 , 在开放血流后 , 新肝及胰腺随即恢复正常的颜色 。 在病情平稳后 , 器官移植科主任王长希教授及邓荣海副主任医师进行肾移植 , 2小时就完成了异位右肾移植 。 在开放血流不久 , 尿液随即从输尿管流出 。 整个手术仅耗时7小时 , 麻醉师团队寸步不离 , 保障了手术过程的顺利 。
老丁随后转回重症医学科 , 在蔡常洁教授团队高度重视下进行监护治疗 。
手术顺利完成 , 但团队一刻也不敢放松 , 术后监护和康复也是对整个器官移植团队非常重要的考验 。 “严密观察 , 细致护理 , 多学科合作 , 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是团队制定的总治疗方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