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君|张曼君:演戏导戏都很难都很苦,要返回源头返回民间打造舞台美感( 五 )


“退一进二”,倡导尊重每个剧种最特殊的韵味,比如采茶戏的扇子、矮子步,在我演采茶戏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好,音乐是不可少的,对这样的内容,我就要放大,类似于歌唱性这类特点,我就要把最大的特点牢牢把握住并扩大,这种最好的声腔不要丢一点。戏中的解放战争,这个时候要京锣,在这些上面,要把这些特点放大再放大,注意腔体,营造出比较适合老的戏曲观众吟唱的契机,使得新观众也觉得过瘾。每一个剧都要找到这样的特点。在戏种中,正因为它的音乐如此强大,因此一定要把纯正保留,越古老越好,越多观众认同的就越好。我希望我的主演张嘴就是“它”,比如一起龙船调就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传统就这样在新的现代性面前取得了新特点。
生活周刊:我们看到相比青年戏曲演员,现在青年戏曲导演还是比较少,您觉得原因是什么?现在戏曲教育是否存在偏颇?
张曼君:青年戏曲导演倒是一点都不少,从演员和导演,我痛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台前,什么是幕后。现在都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艺术,可以爱怎么演就怎么演,出名的好多都是演员,戏曲导演就会被屏蔽掉,更多是年轻导演会被屏蔽掉,这导致年轻导演被看到的比较少。再一方面是因为好的青年导演比较少,掐尖儿的比较少。当下大家要求速成一个戏,于是容易在熟悉的导演中找人,让成熟导演去做,青年导演的机会就少得多,其实我的学生比我忙,只是你们看不见。
导演学科正在慢慢组织,在建设,慢慢切入认知领域。现在的导演系在建设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有了独特的方法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对中国戏剧导演来说,实践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在懂得舞台的演员中着重培养,提倡具备舞台经验的人去学导演。建议可以在一些演员中挑,不然应届生很缺乏舞台经验,容易拖后腿,可能需要8年以上舞台经验的才能去学,可以在熟悉舞台的基础上找生源。教材不能教学生,要向生活学,让他们早点进入对原创剧目的把握。
当然演员当了导演没嗓子了,能演就要先演着,大剧种就不能丢掉好演员,如果是一个剧种特别需要的演员,就不能做导演,演员是赏饭的,好演员太难得了,导演这些人不可能多,多了不是太正常。还有我觉得每个人还要一点小运气,要造化,如果不是《山歌情》,我也不知道将在哪里撞到成功的机遇,因此导演还要时机和机遇的。有的人是非常成熟的戏曲导演,假以时日给他们一些关注,他们一定会脱颖而出。
生活周刊:您接下来的计划有哪些?包括自己的导演计划和培育新人计划。
张曼君:接下来排戏,还是选择性找剧本,合同已经到后年了,几乎没有时间,后年都是满的,各个剧很多都很想尝试,非常想尝试。关于培养新人计划,我带了学生,希望他们跟着我的学习过程中,更具体得到戏进程的锻炼,对他们帮助更大,也把他们推荐给更多院团。
作者:青年报采访人员 郦亮
_原题为:《上海访谈 | 张曼君:演戏导戏都很难都很苦,要返回源头返回民间打造舞台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