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二 )


 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文章插图
图4-2画像空心砖拓片局部
鹿形镇
现实中的鹿不仅被刻画在狩猎图里,还有一种鹿形镇同样活灵活现。《楚辞·九歌·湘夫人》云:“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蒋骥注:“镇,压席者。”椅子被发明之前,先秦秦汉人习惯席地而坐,所铺的坐席四角通常搁置镇,便于起坐而不会折卷席角。席镇一般由铜、铁、玉、石等制成,所见鹿形镇多为铜质,鹿后背多嵌有海贝,它们在陕县、三门峡、大连、徐州、巢湖等地都有发现。如一件陕县出土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嵌贝鹿形青铜镇,鹿为雌鹿,双耳向左右平伸,目光宁和,头部向左侧旋转,颈项曲线条优美简洁;上半身挺立,在前胸及体后部皆刻有几条卷云纹状曲线,可能示其毛发或者云气;四肢伏卧,前肢屈膝、小蹄离地微微向上翘起,于细处显其轻俏活泼的气质;后背则作椭圆形盘状,盘内嵌海贝,整只鹿造型高雅,在无声处默默传情(图5)。
 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文章插图
图5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嵌贝鹿形青铜镇
神话图像中的鹿
汉代图像中有许多被赋予了神性的鹿,典型的图示可大致分作三类。
(一)别致的鹿首图像
第一类是鹿首图像,这在画像砖上常见。一些海外博物馆馆藏一类浮雕鹿首的西汉画像空心砖,如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法国赛努奇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等,孙机先生已做过相关研究。纳尔逊艺术博物馆所藏的这一件为长方体,灰色陶质。其顶部为坡状屋檐,砖的左右两侧边缘模印几何纹装饰带。砖面主体浮雕一正面牡鹿首像,双耳斜伸,头顶双角上扬,两支鹿角各如一挂树枝,形状丰美、铿锵昂然。鹿角上部有两行长方形格,格内分别模印武士骑马、车马出行、钱纹等浅浮雕画面;鹿首下部两行则分别模印铺首纹、树纹、走兽纹等浅浮雕画面,最底端一行走兽纹残损严重。这种砖雕鹿首虽然风格写实,但其含义并非单纯纪实,而具有神圣的象征功能,可能与之前我们所谈论的汉画像上的羊首功能近似。
(二)仙境组合中的鹿
第二类是置身于仙境,与仙人、神兽相组合的鹿图像。如临沂吴白庄汉墓前室北壁西立柱东面,其画面自上而下分作四层,第三层为三名羽人围绕着一只卧鹿的图像:一只牡鹿左向伏卧于地,双角赫赫;一名羽人立于它的前方,头戴尖顶帽,深目高鼻,右手轻抚鹿颈;另两名羽人分别在鹿的右侧及后方,举手环绕(图6-1、6-2)。鹿也常常作为仙人的坐骑,他们共同出现在仙界中,鹿自然就被赋予了神性。如绥德出土的一块墓门楣石,它与上次我们在“汉代神兽之神羊”一文中已介绍过的一石形制相仿,画面也大致呈左右对称的形式。从左右两端向中央的图像依次为:日、月轮,鹤衔鱼,奔马,仙人乘鹿,正中央左向立一只神羊,背景饰流线云纹。仙人乘鹿图像有2例,一左一右向中央而往,两鹿皆为牡鹿,鹿角华美、向后拢作两束并向上方微扬,曲颈昂首,前蹄落地、后蹄翻起,正是奔跃之姿;身上各坐有一羽人,他们脑后垂一绺发辫或是毛羽,举手牵引着神鹿,一人肩后羽翼飞扬(图7)。另外还有鹿拉仙车的图像,见于南阳、徐州等地画像石。
 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文章插图
图6-1 临沂吴白庄汉墓前室北壁西立柱东面画像
 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文章插图
图6-2 西立柱东面画像局部
 群雄|群雄为何要“逐鹿”?
文章插图
图7 绥德墓门楣石拓片
陕北有一类神鹿与神羊相组合的画像石,形象地展示了各自的神奇属性。如绥德延家岔墓前室西壁的左右组合画像石,这对画像石的形制相似,每块石头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栏勾连卷云纹纹饰,中央主体画面各以一只神鹿或神羊作为主角,背景饰以蔓草卷云纹,中间点缀着各式小神兽,或带翼或长角,或奔腾或跳跃或伫立或咆哮,生气勃勃,流云无羁。其中位于右侧的画像石正中间刻一神羊,它侧立向左,头首微昂,头顶一对盘角分别向左右弯曲垂下、角上各有三个节,双目圆睁,下巴一缕胡须轻拂;前后右蹄高抬起,前后左蹄立地支撑,短尾上翘,气势尊严。位于左侧的画像石正中间则刻一神鹿,它侧立向右,也昂首挺胸,圆目突出,头顶一对长角向后平伸,角的枝节繁茂、尾尖上翘,状若两枝严灿璎珞;肩生双翼,短尾翘起,四肢伫立,姿态矜贵(图8、9)。神羊、神鹿一右一左相向而对,装饰着墓室一面墙门,连同着它们身后的漫漫云气与跃动神兽,共同构筑出一个光华流转、神韵炫然的神灵世界,震慑守护着墓室,引导着亡灵通往那个浪漫祥和的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