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融媒语境下,让文学温暖一座城( 二 )


在融媒体时代,一个栏目,能以自己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爱,传递着崇高、善良、温暖且多样的文学表情和文化符号,默默地点燃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之火,作为主持人,我感到无比荣幸,也感到了栏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7个月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而我却像经历了7年,70年,甚至像轮回了70世。每位嘉宾背后都有一颗不同的灵魂,都有一段不同的人生。与他们度过的分分秒秒,都把自己放进他们的故事,仿佛忘了自我,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感受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每每想起与嘉宾访谈的过程,就像一幕幕回放的电影,有感动流涕、有即兴高歌、有欢声笑语也有沉默静止,这小小的录播间充满着人间温暖而珍贵的情谊。
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每一位嘉宾的表情、话语和叙述时的氛围。李智红的幽默风趣、张焰铎老先生的热情悲怆、赵云红女士的进取和优雅、杨义龙说到童年时的那份倔强还有他文字的力量、纳张元的民族气息和智慧敦厚、杨友泉写作中对底层群众的关注、何永飞神授般的创作灵感、郭锋对五朵金花的热情高歌、李达伟的拘谨和羞涩、北雁白族腔的娓娓道来等等,他们在一个小时的节目中将毕生的经历轻轻诉说、真诚表露,仿佛每句话都是宝藏,值得珍藏。
在录制现场就感动不已的是,对张焰铎老先生的那次访谈,节目中他提到了深爱的母亲,他说一想到去世的母亲,就觉得彼岸世界也不是那么阴森和苍凉。提到了小时候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计,母亲挑担出去干活,雷电交加的夜晚,母亲终于归来,进门的瞬间他跪倒在母亲脚下,再不愿与母亲分离的画面至今留在我的脑海。老人止不住地哭泣,我也无法平静,就这样一老一小同频共振、高度共情。后来,这期节目感染了许多听众,在电波的那端,他们也回想起了自己的故乡和那些远去的亲人……
每一次的访谈,都像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记忆犹新的还有,去那家伦先生家采访。著作等身、令人景仰的那老,居住条件没有想象中的好。在他简陋的书房,我席地而坐,听他意味深长地回忆和展望,老人谈起我们陌生而久远的时代,我无限遐想。从午后到黄昏,采访器也听得入迷了,我举着它就像举着一座大山,但心里是快乐的、轻盈的,时间并未溜走。这些老人,能录下他们的声音,就像在录下这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录下那些无比珍贵的时代记忆。
走近听众
栏目没有只待在录播间,我们也适时走出去,与广大的听众朋友面对面交流互动,让文艺之花文明之花盛开在百姓家,盛开在更多人的心中。
开播以来,《倾听大理》先后走进社区、走进消防、走进古城。此刻映入脑海的是“倾听大理之时光中的大理古城”活动。披一身朝露,怀一腔乡情,一大早,晓雪先生和何永飞就从昆明赶来参加这次活动,10位征文的优胜者从不同城市赶来,10位朗读的志愿者从不同方向赶来,只为赴一场文学和故乡的约会。80多岁的晓雪先生人如其名,像山尖的白雪、皎洁的月光,如此高远明亮的男子,当我在现场采访他时,感受到了游子回家的深切渴望。原来,对文学、对文化、对故乡的爱,是可以成就一颗灵魂,这样的灵魂会像灯塔,照亮一座城。即兴之处,晓雪先生朗诵了他的诗作《爱》:
采了一天的茶,
我靠在苍山的怀抱里睡着了,
睡得那么香;
我梦见
苍山就在我的怀抱里......
打了一天的鱼,
我躺在海边的沙滩上睡着了,
睡得那么甜;
我梦见
洱海就在我的心窝里......
简单的言语,却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双耳朵都那样的专注,我们也幸福地在苍山洱海的怀抱中沉醉了,找回了那份初心那份纯真。
听友互动
“我现在体会到要想生活有滋味,有追求,必须学会用文化养老……感到用文学、用文化养身确实不一样。借此,我衷心祝愿此节目编导策划者们的一片良苦用心能长久……在如今精神娱乐生活泛滥,精神文化生活枯竭的时刻,听到大理市文联和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的文学访谈节目《倾听大理》,像一股清泉直沁心脾,清新、文艺、与我近在咫尺心与心的交流,倾听那来自灵魂深处的慈母之情、乡恋之情,内心深受震撼!”——昆明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