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三 )


原始社会集团之间的势力消长 , 必然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变异 , 对于美术史 , 则产生形式与风格 , 时尚与趣味的转换 。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七:陶猪
石家河文化的陶塑 , 在中原至洞庭湖之间都有零星出土 , 出土最多数邓家湾 , 而邓家湾遗址的陶塑仅出自少数几个灰坑中 , 据统计 , 迄今该地所出陶塑 , 累计已达500余个 。所以考古界普遍认为 , 邓家湾是石家河文化制陶的重要基地 , 其它地区所出陶塑 , 均源于这里 。
陶塑一般高宽在5-10厘米之间 , 种类有狗、羊、象、貘猴、兔、鸡、鸭、猫头鹰、鱼、鳖等 。人分箕踞、跪坐两类 。其中兽类占总数的一半 。(图七、八)
图八:石家河文化陶鸟、陶狗、陶羊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石家河文化的陶塑质朴、生动 , 取大势而不拘小节 , 求神似又兼顾形似 。例如:狗昂头顾盼 , 机警万分 。猪肥硕敦实 , 憨态可鞠 。鳖引颈曳尾 , 步履蹒珊 。人物则端庄虔诚 。象前伸的长鼻 , 既显示了这个庞然大物的力量 , 又强烈地表现出雕塑的力度 。石家河文化的“艺术家” , 特别注意表现动物躯干的扭转 , 以及其些动物瞬间的颇有特征的姿势 。这一点在史前美术中是很了不起的 , 它反映了制作者把握对象特征的敏锐观察力与表现神态的娴熟技艺 。更有惊奇者 , “艺术家”将鸟歇于狗背之上 , 这一细微情节 , 表达了自然界生动之情趣 , 真可谓天真和谐的精萃之笔 。确实 , 面对石家河文化的陶塑 , 能够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 , 这个感觉 , 就像站在高山上聆昕天籁 , 站在大洋边沐浴海风 。
石家河文化的陶塑 , 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史前“艺术家”是否怀着今天艺术家那样的情怀 , 把生活中对动物体察人微的了解 , 不厌其烦地一再复制出来 , 以便欣赏呢?这种动机值得怀疑 。倘若如此 , 史前人就要饿肚子了 。
史前艺术几乎都与祭祀有关 , 有人认为 , 制作这些陶塑动物 , 是为了满足畜禽饲养和渔猎捕捞获得丰足的愿望 , 只要拥有或供奉这些陶塑动物 , 并经常祈祷 , 这个愿望就能实现 。有人还认为 , 大量的陶塑用于交换 。其它地区发现的少量陶人和陶动物 , 是与邓家湾遗址交换得来的 。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石家河文化邓家湾遗址大量出土陶塑 , 是新石器时代一个独特的现象 , 迄今对它的种种推测 , 均有不够周全或很不周全的地方 , 不妨存疑 , 这样或许为众多陶塑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
文物收藏|长江文化|| 长江流域的原始艺术(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邓家湾遗址陶塑
石家河文化陆续出土了数百件玉器 , 这些玉器也集中出现在湖北天门一带 。所以有人把天门及湖北钟祥、京山之一部分看成石家河文化的中心地区 。1988 -1989年 , 离邓家湾不远的肖家屋脊遗址发现70多座瓮棺葬 , 大型瓮棺随葬玉器一般几十件或十余件 。其中6号瓮棺竟出玉器56件 。数量之多 , 质量之精 , 列石家河文化之冠 , 根据发掘记录 , 死者为成年人 , 属一次葬 , 可能是氏族、或者部落的领袖 。
石家河玉器大多为白色或乳白色 , 有些略带绿色或灰色 。玉器多为人头像、兽面像、蝉、鸟、玦、璜等 。人头像 , 目前已知出有十余件 , 一件为侧面 , 其余为正面 。头像长脸 , 五官清晰 , 大耳吐舌 , 头戴新月形帽 , 两耳佩戴耳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