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 庶族势力渐渐发展起来 , 士族地位已经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 , 正是“旧时王谢堂上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士族高门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2、“能干活”的寒门庶族
南朝门阀士族衰落的过程 , 也就是寒人兴起的过程 。
寒人 , 又称寒族、寒门、寒士 , 庶族、素族 , 都是不属于士族范围的地主阶级中没有身份、特权的一部分 。
南朝寒人的兴起是有其经济原因的 。这时由于江南地方经济的发展 , 一些商人、高利贷者富裕起来 , 自耕农中也有一部分人上升为新的地主 , 再加上原来的地方豪强 , 所有这些人就构成了寒人地主的主要成分 。
南朝的开国皇帝都是出身寒门的 。刘裕“起自布衣” , 他的孙子刘骏称他为“田舍公" 。萧道成临死前说 , “吾本布衣素族 , 念不到此 。“梁武帝与萧道成同出兰陵萧氏 。陈霸先“其本甚微" 。
这些皇帝都需要加强皇权 。但是皇帝个人精力有限 , 不可能处理那么多日常政务 , 就要有人帮助办理 。世家大族都鄙薄实际事务 , 也根本没有能力办理 , 于是皇帝就委任给寒人地主 。寒人地位低 , 便于使唤 , "皆可鞭仗肃督”;又做官心切 , 竭力卖命于事 。
所以 , 南朝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的一个特点 , 就是皇权与寒门相结合 , 来巩固统治 。
南朝寒人的兴起参与政权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中书通事舍人 , 掌握机要 。东汉以来 , 尚书台权重 。魏晋南北朝 , 尚书台是行政执行机关 , 而比它更接近皇帝的中书监令专管机密 , 成为实际的宰相 。到南朝宋孝武帝时 , 中书监令的大权又旁落到中书舍人或中书通事舍人手中 。
中书舍人本是中书省下属官吏 , 地位并不高 , 晋时位居九品 , 但由于它能递入奏文 , 出宣诏命 , 参与决策 , 因而权力越来越大 , 成为重要职务 。宋文帝初年 , 寒人出身的秋当、周纠为中书通事舍人 , 并管要务 , 地位开始重要 。孝武帝时开始把国家的机密要务转到了中书舍人手里 。
二是寒人掌握军事 。起初 , 北府兵一直为世家大族掌握 , 孙恩起义杀了谢琰后 , 北府兵大权落到寒人手中 。刘裕就是从北府兵出身而后飞黄腾达的 。南朝的一些将帅功臣 , 亦大多出自寒人 。如宋之檀道济、到彦之、沈庆之;齐之陈显达、崔慧景;梁之吕僧珍、冯道根;陈之侯安都、吴明彻等都是 。
南朝建康城中有一支不小的禁卫军 , 由制局监控制 , 权力相当大 。在谋杀前废帝的宫廷政变中 , 制监朱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制局监往往由寒人掌握 , 齐吕文度控制制局监 , 掌握殿内及外镇的发兵权 , 权势极重;本来掌管禁卫军的领军将军成了虚位 。
边镇是武力集中之处 , 由于世家大族都不愿去 , 梁陈时 , 在外边做镇守、领大军的都是寒人 , 如陈伯之、邓元超等 。
三是用寒人为“典签” , 监督地方军权 。宋、齐都普遍设立典签 , 监督出任各镇的宗室和各州刺史 。典签本来是地方上管理文书的小官 , 类似后来的文书管理员 。宋孝武帝后 , 这个职务突然重要起来 , 齐以后被称为典签帅、签帅或主帅 , 实际上成为君主控制诸王的工具 , “威行州部 , 权重蕃君” 。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 , 写了一部《二十二史札记》 , 他从南朝政治历史中 , 得出了两条:“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 ''齐制典签之权太重" 。这两条反映出南朝政治历史中的重要变化 。
虽然南朝寒人兴起 , 但是门阀士族毕竟是“百足之虫 , 死而不僵” , 门阀士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则是到了唐宋以后 。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两晋南北朝史话》 。
- 三国两晋南北朝|关于三国蜀汉的五大冷知识,你可能闻所未闻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里,最容易读错的名字,你都读对了吗?
-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计得孟获是怎么回事?孔明灯是谁发明的?诸葛亮有何功绩?
- 三国两晋南北朝|襄阳作为汉水旁的小城市,为何自三国以来,便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 三国两晋南北朝|他是火烧赤壁的大功臣,智勇双全,为何成为他人口中的无能之辈?
- 三国演义|学习历史知识无从下手?你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保证你受益匪浅
- 上半身|《三国演义》连环画里,为啥早期关羽张飞上半身没甲,后期才有?
- 优秀|三国时的一次工程失误为什么毁掉了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族?
- 夷狄|被迫还是自愿,魏晋南北朝的胡人政权,怎样走向“华夏化”?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东吴派大将去夷州干啥?夷州是如今的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