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些年出土竹简《楚居》可知,是季连妻剖腹生下丽季的,而不是陆终之妻。现在可以肯定娶鬼方氏女的是季连,《世本》说陆终娶鬼方氏妹是错的,“妹”字是为了协调矛盾改写的。陆终是纪年,它既指陆浑失国之年,也指陆浑国国君(六子或陸子)以女妻季连之年。按年代推算,可以确定陆浑失国在商晚期,陆浑戎迁宝鸡之西应在此后不久。
我在《楚先人与陆浑戎》中,已指出楚人与陆浑戎渊源很深。鬼方氏最有可能是陆国氏姓,而陆浑戎为炎帝族无疑。
从《楚居》简文看,妣字形实为媲,媲即妃,音同妣,季连妻生子前就记作妣列。因此,楚居中的妣列不指丧母。古文字都有一个演变过程,妣列的丧母含义或源于丽季母亲难产而死。此外,查资料都说嬇是女名无它义,目前不排除嬇有嫁女之义,或指有关的仪礼。
四、其它关联
也不排除妣列出自列国,列国也是炎帝族。不管妣列是出自陆浑国还是列国,都说明鬼方氏属于炎帝族。从文字看鬼方或与隗有关,但周朝把隗姓或隗国称作赤狄。周人或把商朝鬼方氏归于戎人一类了,戎人称谓在西周很宽泛,包括与周人血缘很近的犬戎以及炎帝族姜姓,秦人与陆浑人都称作戎人。有证据表明,陆浑戎与楚人有伴迁关系。
南阳附近的大腹山有媿姓国,姬姓诸侯与媿姓及炎帝族姜姓通婚的很多,如能确定媿即鬼方氏也是炎帝族,就解决一大史学疑难。商伐鬼方在甲骨文中有记载,历时三年当然是大事。《竹书纪年》载“高宗伐鬼方,次于荆。”高宗即武丁,是商朝中兴人物,商朝晚期的“荆”地名应近南阳,说鬼方氏在商朝中后期退守到伏牛山脉很合理。
现在只能肯定媿、愧与隈有直接关联,是否与隗、怀相关还无确证。从文字看,赤隗的赤与炎对应,不排除鬼方是炎帝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晚商时居住在大隈一带故称鬼方,它最有可能就是周朝赤狄隗国。昆吾氏所居参胡国就有南陆氏,新密县有大隈镇,疑似祝融之墟的考古遗址就在此镇与新郑之间。这个大隈地名或与鬼方氏主支有关,也与楚人一段迁徙足迹重合。
我查过资料,隈山或大隈有多处,从密县到新密县再到伏牛山,前两地还有敖山,与楚先人迁居地全部吻合。敖地名止于秦岭,荆地名始于河南陕西止于湖北,丹阳地名始于秦岭却一直带去了江苏。
我们还可以把其它信息再进行链接。比如,商朝末代都城在河南安阳,这对大族具有会聚效应,楚人季连父辈、陆浑戎所居都在洛南,楚人偏东。之后楚人西移,季连出生时家人在大隈山,仍与陆浑戎相邻。
商末周初,陆浑戎、楚人分别迁到宝鸡西南,对前者是回归炎帝故里,对楚人是投奔势力趋大的周人。在西周早期,他们的地位不升反降,于是又想回归伏牛山一带的故地。部分炎帝后裔跟随随国东迁,其实也是回归,随州离他们的商代故地也不远。
【 解读|再说楚先人世系新解读】现在看来,汉朝人释读周朝资料就有部分障碍,后世解读汉代资料也会出错。楚国以事纪年是传统,我们看这类资料时,对楚国世系的分宗人物要注意“人名前后多以事纪年,再述说相关事情,并以居住地分氏。”
我以前研究《潜夫论·氏姓志》时就发现,后人解读“歸姓胡有何”一句有误,原文应是“嬀胡姓,洧河”,依据是原本注“有为洧”,洧水是妫改胡的成姓地点,由此解读此段其它文字更合理。
早期文字记录简短又无断句,要通过传承人讲解才能知道完整信息。更早时期可能就如纳西族的看图述说祖先故事,原始社会巫师之类的人物,就担任这个角色,其他人得靠巫师宣讲才能获取历史知识,楚先人担任的黎类似于巫师,祝融才是官职。原始的《山海经》主体也是图画,后人根据传承补录了文字。早期记录工具不足,口头文学仍然很发达,传递的远古信息虽然多有讹误但有可取之处。
五、几点感想
为什么司马迁记载的楚先人世系会有错误?这是秦灭六国毁其史,司马迁所见大国资料也不完整,小国史料几乎完全缺失。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哪吒自尽后,为何太乙真人如此恐慌太乙真人看看他的来历再说
- 印度10大民间绘画风格,别再说只知道细密画了!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寿山石印章究竟有什么好?林石雅集解读
- 如何看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其自身命运三苦的解读?
- “二”为何那么牛?由孔子关羽秦琼李世民解读中国的“二”文化
- 解读博尔赫斯??《小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