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楚先人与陆浑戎》一文,列出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述的楚先人世系,结合《楚居》与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的讲解,谈了自己的认识。这里再作探讨,可以看作一种新视角,对研究楚先人世系具有启迪意义。
楚人世系,对每个重要分宗人物都有介绍。结合《楚世家》《楚居》可知,楚先人世系重点讲了三个人:远祖高阳与老童,楚王直系祖先季连。
一、楚人远祖高阳与老童
《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又云:“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此后,司马迁又说共工氏作乱,帝喾命祝融诛共工。仍是说的祝融,此祝融在帝喾、共工氏时期。注意,这个年代远在尧舜禹之前!
三国时期蜀汉学者谯周说“老童即卷章”。其实,卷章是地名,是高阳所居。《竹书纪年》载:“元年,帝(颛顼高阳)即位,居濮。”东晋徐广曰:"荥阳、卷县有长城,经阳武到密“,卷县在北齐时废止,原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原武镇。卷章的章即漳,战国资料就把漳写作章。
我认为《世本》编者或司马迁看到的简文本意是:高阳在卷章称帝,这与《竹书纪年》吻合。高阳生老童,老童居地在黎故称黎氏,同时担任南正、火正两职,他在火正这个职位上有功,被帝喾命为祝融,这就是祝融称呼的由来。
《竹书纪年》中仅出现一次祝融:“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这就是禹代虞舜,由此可知那个时代祝融很神圣地位很高。
“黎氏”是指老童居住在黎地,春秋时的黎国与卫国相邻。卷在原阳县,东边就是濮阳,上述多个地名西周时属卫地,战国时属韩魏,远古时可能统称濮。有一本专讲天文历法的书,对黎氏说法比较可信:九黎时期民间参与历法,观测星象以制定与农事或节气有关的历法或纪时。此前历法代表皇权,民历冲击了皇权地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九黎乱德”。
《史记·历书》曰:“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是说同司南正与火正与重黎有关,跟上面说的解决神历民历矛盾是一回事。重黎司天地、序天地,就是兼管官民历事。这项工作在远古时非常重要,只是赋予了一些神秘色彩。楚人先祖协调了二者矛盾,所以被官方封为祝融,称作重黎氏。
从《竹书纪年》看,黄帝到昌意有记载,但只说到昌意产乾荒、颛顼高阳氏产伯鲧。缺失昌意到颛顼高阳,以及伯鲧到禹。只提到:颛顼高阳氏先佐少昊氏后登帝位;帝喾高辛氏代高阳氏王天下;帝喾之后是陶唐、有虞、夏后三帝。如果相信黄帝到颛顼、伯鲧到禹的世系,则楚人的远祖与夏后氏更近,而周人远祖后稷是在夏少康时期才出现,商人远祖商侯比后稷还要晚三代。
高阳及老童的年代太久远,传到周朝的资料也不可能代代有记载,只能肯定战国中期的屈原也认高阳为远祖。
二、祝融相混的原因
安徽大学黄德宽教授,对该校收藏的战国楚简有新的解读:“老童生重及黎、吴及回共四人,黎氏即祝融,有六子,其六子曰季连,是为荆人。”又说:“文献陆终当是祝融之误”、安大简“与史记有六点不同”。依我看,黄先生说陆终有误是没错,但说高阳到季连之间只有老童与黎氏两代人,却是错得没谱!
黄德宽错在哪里?答案是“此祝融非彼祝融”,生季连的那个祝融与黎氏祝融相隔极远。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祝融一类的职务由不同人物担任。比如,司马迁的周朝祖先就是重黎氏。
司马迁说陆终生六子那段文字,好多不是人名而是述说季连部分先祖的居住地与氏姓。比如,史籍注曰“昆吾名樊,己姓,封昆吾”。详见另文《楚先人与陆浑戎》第一节。楚人对远祖,先讲的是高阳,再重点讲老童这位开创性人物。之后是说老童与季连之间,分化出了多个氏族,如昆吾氏、彭祖氏。
楚灵王曾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舊許是宅。今鄭人貪賴其田,而不我與。”这是为楚国侵吞郑国土地找借口,连他的大臣都觉得不靠谱。卷、黎、密三地相近,随着人口迁徒,把祝融传说带去了郑国新密或新郑,“祝融之墟”由此而来。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哪吒自尽后,为何太乙真人如此恐慌太乙真人看看他的来历再说
- 印度10大民间绘画风格,别再说只知道细密画了!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寿山石印章究竟有什么好?林石雅集解读
- 如何看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其自身命运三苦的解读?
- “二”为何那么牛?由孔子关羽秦琼李世民解读中国的“二”文化
- 解读博尔赫斯??《小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