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历史创作者,纵横并非历史科班出身,只是一个狂热的历史爱好者,写历史的角度也热衷定位于科普历史,所以写的内容一般都不深,以大白话为写作逻辑,大部分人都能看懂,比较欣慰的是一段时间以来除了文中错别字比较多之外,很少受到读者的吐槽。
当然,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就像打开门做生意,接受各种各样人的挑剔和谩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前一段时间著名作家江南爆出忍受不了压力,身患抑郁症的新闻,对于我辈来说,还是值得警惕的。
最近一段时间,总有人隔三差五的在我的文章中评论,说我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读为“没有后代”,是错误的用法,这些人我理解为本身水平就一般,还缺乏一些深入了解知识的水平,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文章插图
由此也让我看到现在很多人对历史知识的欠缺,对古典文化常识的无知,本着科普历史的角度,我决定开一个“古代成语大历史”系列的文章,科普那些成语中的历史,让读者能够懂得更多。
在我解读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中,讲到包龙星因为被人陷害锒铛入狱后,为了救包龙星,就让如花姑娘去救包龙星,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官府会允许如花姑娘到监狱去救包龙星呢?
因为包龙星是被判为死刑,在中国古代一向以传宗接代为重大任务,所以就衍生了这项“听妻入狱”的特色监狱文化制度,意思就是,被判死刑的已婚且无子的囚犯,监狱允许妻子进入监狱与囚犯发生关系,以便能够给这个家族传宗接代。
在这个梗的分析中,我写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意思就是说,在古代不孝顺的表现有很多种,没有后代是最不孝顺的行为,来说明“听妻入狱”这个看似荒诞,却为何存在的原因。
然后就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批评,认为我不懂成语。
于是我打开搜索引擎,发现网上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并不少,尤其是很多历史自媒体的标题,很是吸睛,诸如:
《被骗了2000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根本不是没有后代就不孝的意思》
文章插图
《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真实意思(原来我们都理解错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千百年来,我们一直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估计评论我文章的读者,一定是受了这种文章的误导,这几篇文章我也大致看了一下,文章写的水的一大堆,估计作者都不懂是咋回事,就是人云亦云。
能够长篇大论下去的,还有一些所谓的国学分子,要我说,有些口口声声说宣扬国学的人,其实就是在祸害国学,因为他自己就在那曲解国学,当别人涉及点国学的时候,感觉就像拔了鸡屁股上的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们按照现代的翻译方法,找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出处《孟子·离娄上》,然后根据全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认为“无后”应该是“没有尽后代的责任”。
翻译过来就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是最不孝顺的,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所以,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文章插图
我为什么说这样解释不一定靠谱呢?据有人统计《孟子》中有三万多字,其中,舜出现过上百次,绝大多数都是赞美舜的,在先秦时期,尧舜禹是做人的典范,孟子不可能去批评舜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婚事的这点事来说不孝,然后来推崇自己的学说,这不是在全盘否定自己吗?
其实,这种曲意解读,并非自古就有,是近代人根据文章进行翻译的,其实就是按照现代对古文的翻译方法,“后”字在古汉语词典中的也没有“尽后代的责任”的解释。
- 老祖宗“女人当家,房倒屋塌”,下半句更精华,可惜鲜有人知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明朝冤屈事用命考科举,饿死妻子,过继亲儿,还有人为其平反
- 这2位撑起了半个东晋,一位是奇女子诸太后,另一位鲜有人知!
- 《曾国藩家书》:对人要宽严相济,办大事要有人才备份
- 印度和埃及都还存在着,为什么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就剩中国了!
- 孝感市图书馆元旦小长假“不打烊”
- 农村俗语“色字头上一把刀”,下半句才最精辟,却鲜有人知!
- 人们常说“东山再起”,“东山”到底指哪座山?少有人知,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