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当手机比采访人员更快到达新闻现场后,我们的“观看之道”改变了。在上世纪80时代崛起、辉煌一时的纪实摄影,也因此慢慢退出主流视野。“决定性的瞬间”不再是决定性的,更多元化的手段进入摄影领域。但潜伏在我们视觉记忆里的历史、触觉、表情,一直在。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 顾铮认为,张新民的摄影是“中国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并在城市中生存下来的全过程,《包围城市》以全景式的规模来呈现当代中国社会变动中最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农民的离土与融入城市的过程。”
不愿意这样混一辈子
1981年,我在四川一家央企做企业报编辑,一做就是7年,在这期间,我接触到了照相机。
1980年代的中国,犹如狂风暴雨之前的天气,闷热潮湿。四川尤其明显,前卫画家崭露头脚,“莽汉诗歌”在院校风行,点燃了一代年轻人的梦幻。我也有幻想,但完全与在摄影上的艺术追求之类无关。当时我只想拥有一台单反相机和一间暗房,虔心拍点与思想灌输无关的照片。
但小县城还是太闭塞了,你几乎看不到任何资讯,除了《中国摄影》、《人像摄影》、《国际摄影》这三本杂志,外面的资讯根本就进不来。四川是个盆地,“甘、阿、凉”三个民族自治州山川壮美,所以四川出了很多优秀的风光摄影师。直到今天,发烧友们依然趋之若鹜。
当时思想上的禁锢虽然有所松动,但人身还是被单位体制牢牢地捆绑住了。你不原意这样混一辈子,但你是不能换单位的,哪怕在本地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也不行。就这样,被“逼”着只能辞职,我去了海南。想法很单纯,就是想换个生存环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拍照片。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在海南将近一年,我确实拍了一些片子。1988年,十万人才过海峡,人太多,没有那么多位子,很多大学生就在海口街头练摊。我就属于这一类人,想找个工作稳定下来,但就是稳定不下来。我拍了不少街边练摊、大学生求职的照片,这些片子跟我以前追求的所谓的艺术,已经有很大不同。
到深圳出差,把这些照片给李媚看,她说这个挺好,要我把它们做成一个系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系列”这个词,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大陆没有“专题”这个概念,在内地顶多就是堆砌“组照”。后来在深圳,我才由“系列”转入专题拍摄。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镜子|张新民:你拍的照片,就是你的镜子
文章插图
▲1988年,张新民从海南去到了深圳。这个当时中国最前沿的城市,就像是整个地震带上被撕裂的一个小口子,它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和可能性,在日后二十年间,在整个中国被不断放大和发酵。作为一个时代洪流中的记录者,张新民看到了“民工潮”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社会变化,并长期而深入地追索下去,最终形成了一条有他鲜明个性,并得以一窥当下中国之变的金线。
从蛇口开始“包围城市”
1988年底,我离开海南到深圳,到《蛇口通讯报》做摄影采访人员。蛇口工业区的上级是交通部的招商局,总部设在香港,我们就有机会去香港出差,办完事就到书店,一下子接触到西方纪实摄影,才知道原来摄影是可以这样的,才明白刘香成的《毛以后的中国》和阮义忠的两本书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