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苏东坡与平阴的一“记”之缘

文 | 展恩华
 苏东坡|苏东坡与平阴的一“记”之缘
文章插图
苏东坡是一位“喜马拉雅”式人物,别说在大宋、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出其右。假若一个地方,坡翁到过或写过什么,那真真是荣幸之中的荣幸了。
苏东坡到过没到过平阴,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庆幸的是苏东坡毕竟和平阴有一“记”之缘。所谓“记”,是坡翁所写《荐诚禅院记》。
荐诚禅院是一座寺庙,位于平阴县东阿镇铁杨村。禅院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建禅院的人叫应言,是一位有道的高僧。应言是一位出家的“入世者”,骨子里流淌的却是济世救人的儒家的血。
 苏东坡|苏东坡与平阴的一“记”之缘
文章插图
(图片与内容无关)
东阿镇东南是洪范池镇连绵的群山,西南紧临水面开阔的东平湖。因此,发大水的事经常发生。应言和尚为救民于水火,首倡凿开清冷口(现属齐河县),导东平一带(那时东阿县、平阴县都属东平州)积水北入古废河(黄河故道),为百姓解除了洪害。因为治水有方,应言得到朝廷的赏识。
铁杨村北依香山艾山,西有曲山关山,东南大寨山、云翠山。这里土地平沃,且有狼溪北流,是得天独厚、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应言和尚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于是着手在此建寺。
用时6年,寺院落成。应言去湖州见到他心仪已久苏东坡,谈了寺院的兴建情况,并请苏东坡为之作记。
 苏东坡|苏东坡与平阴的一“记”之缘
文章插图
与应言和尚相反,苏东坡是一位儒士,是一位入世的“出世者”。殊途同归,志同道合,两个人自然是心心相印、彼此敬重。听到应言和尚的请求,苏东坡欣然应允,作了一篇《荐诚禅院记》。
这就是笔者所说苏东坡和平阴的一“记”之缘。
《荐诚禅院记》全文如下:
熙宁十年,余方守徐州,闻河决澶渊,入巨野,首灌东平。吏民恟惧,不知所为。有僧应言建策,凿清冷口,道积水北入于古废河,又北东入于海。吏方持其议,言强力辩口,慨然论河决状甚明。吏不能夺,卒以其言决之,水所入如其言,东平以安,言有力焉。众欲为请赏,言笑谢去。余固异其人。后二年,移守湖州,而言自郓来,见余于宋,曰:“吾郓人也,少为僧,以讲为事。始钱公子飞使吾创精舍于郓之东阿北新桥镇,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
既成,而赵公叔平请诸朝,名吾院曰荐诚,岁度僧以守之。今将造五百罗汉像于钱塘,而载以归,度用钱五百万,自丞相潞公以降,皆吾檀越也。”余于是益知言真有过人者。又六年,余自黄州迁于汝,过宋,而言适在焉。曰:“像已成,请为我记之。”呜呼,士以功名为贵,然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使天下士皆如言,论必作,作必成者,其功名岂少哉!其可不为一言。
记中说:应言和尚在禅院内造铁浮图十有三级,高一百二十尺。又于钱塘塑了五百罗汉像,于熙宁十八年,载归荐诚禅院。苏公坡对应言“论必作、作必成”的执著精神大加赞赏,并借之告诫天下士都像应言学习。
 苏东坡|苏东坡与平阴的一“记”之缘
文章插图
金朝天会年间(公元1125年),东阿县城由利仁(原平阴县旧县乡大吉城村,后划东平县)迁到新桥镇(铁杨村附近,隔河相望,属东阿县)。
据金朝邵世衍的《东平府东阿县荐诚禅院慈氏菩萨记》载,这里是“南北孔道,水路要津,轮蹄杂沓,声聚五音,货聚百郡,所谓通都大邑也”。这里成为黄河下游流域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有位叫明悟的大师,到荐诚禅院做主持,他“愿造慈氏像于通都大邑,冀广流通,利益滋远。慈氏者,华言弥勒者,竺语阿逸多。”慈氏者,弥勒佛也。因为弥勒是善男信女最尊崇的佛,所以,明悟大师效发应言下决心塑弥勒佛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