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_原标题: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 坦然吟笑向前行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而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治所在地) , 在谪居黄州期间 , 苏东坡虽然在仕途上处于人生的谷底 , 在文学创作上却一举登上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高峰 , 在人生处世上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 。处在人生谷底 , 苏东坡是如何对待的?学习苏东坡谷底登峰的秘诀 ,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诗词歌赋|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坦然吟笑向前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学会排遣内心积郁
苏东坡在黄州 , 之所以能在其人生谷底反弹起跳而登峰 , 第一个秘诀就是知道如何排遣内心积郁 。稍对苏东坡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 , 生于公元1036年的苏东坡 , 于公元1057年喜中进士 , 并有幸得到张方平、欧阳修等前辈的赞赏和关照 。而后 , 又逢朝廷开制试 , 在一、二等空缺的情况下 , 取为三等 , 从此踏上仕途 。首先到陕西凤翔在其父亲友人陈希亮手下任职 。官职为大理评事 , 签书凤翔府判官 。然后回四川老家 , 为其父苏洵丁忧 。丁忧期满还朝时 , 正值“王安石变法”(熙宁新政)肇始 。苏东坡不赞成变法的一些激进措施 , 让老百姓未受益反受害 , 他便自请外任 , 远离是非之地 。但东坡的不满在言语和诗文中也有些流露 , 于是被言官何臣等人罗织罪名 , 被捕下狱 , 史称“乌台诗案” 。苏东坡因此而被贬至当时的下等州黄州 。
被捕之前苏东坡是湖州太守 , 不到半年的光景 , 却从朝庭重臣 , 一下子成为了钦犯;从一方长官 , 一下子成了布衣;从日理万机的官员 , 一下子成为了不许签书公事的闲人 。应该说 , 苏东坡之前可谓路平步阔 , 基本还算顺风顺水 。可被贬到黄州后 , 一下子就迭入了谷底 。这种人生落差 , 对于苏东坡来说不谓不大 。苏东坡来到黄州后 , 满腹惆怅、抑郁和彷徨 , 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种心境 , 在他填写的《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词里 , 表述得比较充分和真实:
缺月挂疏桐 , 漏断人初静 。
谁见幽人独往来 ,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 有恨无人省 。
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洲冷 。
词中所写的心境 , 正是苏东坡初来黄州时的心境 。应该指出的是 , 苏东坡被贬黄州是他人生最惨痛的遭际 , 其影响是巨大的、深切的 。何以解忧?唯有自我调整、排解 。苏东坡的办法是:首先出世为人 , 入世做事 。一面经常到安国禅寺 , 与继莲大和尚谈佛说禅 , 安心禅道 , 修身养性 , 调适心态;一面积极参与黄州的社会公益活动 , 用自己的仁心善举 , 去调整和排除内心积郁 。
苏东坡到黄州后 , 听说了当地有溺死女婴的恶习 , 积弊严重 , 深感触目惊心 。他不能袖手旁观 , 坐视不管 。一方面 , 他利用私人关系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写信 , 想借官府的力量和行政手段来禁止此陋习;另一方面与黄州本地读书人及安国禅寺继莲大和尚一起商讨对策 , 成立民间救助机构 。苏东坡当时生活困难 , 一家人口众多 , 薪奉微少 , 但他仍带头捐钱十千 。不论此次善举的结果有多大成效 , 单是在苏东坡当时那种境遇和心情下 , 能有如此大爱的举动 , 足以说明他是一位无私慈爱的人 , 一位令人敬仰的人 。这样的人不会长久沉浸于个人的不幸之中 , 不会因私利而一蹶不振 。
在黄州遭遇疫情时 , 苏东坡想方设法救助患者 , 献出了向好友巢谷讨要的"圣散子"药方 , “救活无数” 。苏东坡这些仁心善举 , 使得他有了“出世为人 , 入世做事”的处世心得 。从而使他自己的心灵 ,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脱和愉悦 , 以排除些内心的积郁 。
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 , 隔三叉五地到安国禅寺坐禅 , 与继莲大和尚交谈、对弈 。因黄州安国禅寺与黄梅四祖寺、五祖寺相隔不远 , 且黄梅五祖寺乃天下佛教禅宗祖庭 。所以 , 黄州安国禅寺受五祖寺禅宗学说的影响非常之深 。苏东坡到黄州安国禅寺静坐参禅 , 对佛教禅宗的禅悟 , 感受很深 。他曾说 , 到安国禅寺参禅洗浴 , 不只是学到了静思 , 不只是除却了身体上的污垢 , 更重要的是 , 洗涤了灵魂上的污垢 , 得到了深切的感悟 。有一次 , 苏东坡与继莲大和尚一起品茶谈禅 。继莲大和尚不经意地问苏东坡道:“公有愆乎?”苏东坡不假思索地答道:“有之 。无之 。”继莲大和尚又指着身旁的竹林 , 问道:“公见林乎?”答曰:“有之 。无之 。”继莲大和尚朗朗一笑道:“公心之郁 , 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