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三 )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正当鸠摩罗什名扬天下之时,意外悄然而至。"大师聪明超悟,天下无双,可不能使法种无嗣啊!"姚兴对鸠摩罗什身上的佛家血脉十分感兴趣,他希望鸠摩罗什留下后代,继续造福国家。
为了延续香火,鸠摩罗什被迫接受了十名歌姬,第二次娶妻,第二次打破色戒,一名僧人,何其悲哀。
与十名女人相处,生下了两个儿子,鸠摩罗什的遭遇众人惊讶,也引来了众多僧人的不满。同样遁入空门,同样将四大皆空的思想奉为圭臬,凭什么鸠摩罗什可以拥有俗世的一切?金钱、荣誉、地位、爱情,它们的诱惑太大,以致于众人蠢蠢欲动。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知晓僧人们的议论,鸠摩罗什没有言语,他将众人召集起来,将一钵铁真当场吞下,因此告诫他们:如果你们也可以做到像我一样吞下铁真,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效仿我,如果你们不能做到,那就按照原来的清规戒律要求自己。
公元413年,鸠摩罗什于长安圆寂,化身一颗舍利子。逝后世人将其供奉于甘肃平凉的鸠摩罗什寺庙,至今仍保存完好,被人们瞻仰与供奉。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得道高僧,那个离红尘最近的僧人,那个备受争议的男人,终于走过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三、强制与放纵作为宣传佛法的高僧,鸠摩罗什的成就不容置疑,作为一个四大皆空的僧人,鸠摩罗什却连基本线都没有达到,世人对其巨大的成就持有肯定态度,鸠摩罗什却依旧无法抵挡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谩骂,一个红尘之外的人擅长红尘,凡间之人如何能够平静?
首先,放纵是人们的天性,也是人们的权利。人类历史发展漫长悠久,自由与自我是贯穿其中的永恒话题。
正如卢梭所说的那样: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选择自由还是放纵呢?鸠摩罗什这个矛盾体给出了人们准确的答案。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追随内心,将约束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生活的乐趣,如此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人生。
人们批判鸠摩罗什,无非是因为他违背了一个僧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然而成为僧人的前提是鸠摩罗什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更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权利。
鸠摩罗什本没有任何的错误行为,更不应该承受着四面八方的指责,如果追求自己的人生是一种错误,人们又有什么权力享受生活?成为僧侣原本没有低人一等,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谴责别人的人,其目的究竟为何?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显而易见,社会将僧人们当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不信奉佛教的人们眼中,他们是怪异的,一旦僧侣们打破了这些人的思维模式,他们近乎疯狂地向外输出自己的优越感,这是一种社会的弊病,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大环境中产生了病态心理。
其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没有人应该替他人做决定。排除鸠摩罗什的巨大影响力,人们对鸠摩罗什的印象只停留在他娶了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他2次打破清规戒律,罪不可恕。然而人们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鸠摩罗什的内心。
 游历|千古一僧鸠摩罗什:7岁出家游历,2次破戒娶妻,逝后仍被瞻仰供奉
文章插图
回望鸠摩罗什的两次破戒,都是在君主的强制下实施的。没有人知道鸠摩罗什内心的真实感受,迫于无奈?留恋红尘?正如惠子所说的那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没有人身临其境地感受鸠摩罗什的生活,亦没有人能够替他做出遵守佛门清规戒律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