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对联我们很常见,每家每户过年都会贴,可是这对对子,我们就不能说我们都会了。虽然这是我们古时候各行各业人们喜爱的生活乐趣,但是肚子里没多少墨水的人还是应对不来这个项目。古时候对对子的参与者众多,来自各种不同的领域,诗人们更是擅长于此。那“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怎么来的呢?
文章插图
这里有个民间典故: 有个叫李元的老财主,雇了一个长的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当长工,这小伙子一顿要吃三碗干饭,老财主一算,这一天要吃九碗呀。于是,老财主又对老婆说:“这小伙子是能卖力气,一个人顶两个人用,只是太能吃了!从明天开始,就每天管他三顿稀饭吧!”谁知,小伙子每顿要喝掉七碗稀饭,虽然看着吃这么多,但是干起活来总是有气无力的。他很生气的问小伙子:“你一天吃我三七二十一碗饭,怎么干活就不像个男子汉呢?”
文章插图
只见长工边用筷子敲着碗边唱道:“干干干,一天吃九碗饭,周身汗毛都有劲,打个喷嚏响过山!稀稀稀,三七二十一,尿像下竹竿雨,脚酥手软如烂泥。我着急,没有力;你着急,有啥益?”地主听了,想了半天回过神来,当着长工的面对老婆说:“从今天起,管他三三九碗干,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他老婆又照办了。那长工干活又一个人能顶两人用了。
文章插图
还有个战国故事:当时苏秦主张合纵抗秦,与张仪主张的连横事秦针锋相对,苏秦遍游六国,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慨叹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雄兵,抗秦的兵源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若再加上别处兵源,力量就更加强大。"苏秦的这种算法,显然是扯淡了。
文章插图
可以说,这个上联看似很简单,但是想要对出经典的下联还是很难的,首先要考虑平仄、句式,接着还要考虑意境问题,所以说这个上联还是比较经典的。面对这样经典的上联,自然会有不少的学者想要略试一下,上联:“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联:“岂怕七九六十三”。不得不说,这个下联给的还是相当经典的,你能对出怎样的下联呢?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君王皇帝|被严重抹黑的5位历史名人,英雄成了奸佞,千古一帝成了暴君
- 位县太爷|父亲被抓,县官出了个上联,少年巧妙对出,县官听后马上放人
- 新嫁娘词|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已是千古名作
- 夜泊|《枫桥夜泊》中寒山寺名传千古,现在怎么样了?
- 经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写出如此凄美的词
- 新婚|才女的一幅绝对,王安石巧妙对上,还因此诞生个新婚时都要贴的字
- 上联|乾隆殿试时说出上联,一考生不会扭头就走,乾隆:别走,你就是状元!
- 演绎|《大秦赋》热播立历史剧新标杆 张鲁一颠覆性演绎千古一帝
- 上联|李姓家族出一上联:“李渊、李广,李小龙”,张姓家族霸气回应!
- 下联|张氏家族出一上联“张良,张飞,张三丰”,下联对得太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