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秋 , 九月 , 在八百里秦川的渭水南岸华阴 , 天寒地冻 。就在这寒风凛冽、冷风刺骨的关中大地上 , 即将爆发一场三国历史上 , 规模空前绝后的大会战 。双方参战人数达数十万 , 数十万人 , 全部在一场战斗中投入厮杀 , 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便是曹操为平定关中 , 与马超等关中联军的最后决战 , 史称渭南之战 。这场战役 , 虽然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役 , 其对三国形势的影响也不及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 , 但其谋运之深远 , 则远非三大战役可比 。为什么这样说 , 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
关中锁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八百里秦川 , 古时又称关中 , 潼关则是进入关中的大门 。为此 , 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潼关附近的地理 。
黄河(三国时称“河” , 无“黄”字 , 可能那时植被尚未遭到破坏 , 没有水土流失 , 黄河不黄 。)经黄土高原南下 , 至潼关附近遇东西走向的华山山脉 , 遂拐90°直角掉头东去 , 由南北走向变为东西走向的河流 。潼关就位于刚刚拐弯的黄河南岸 , 北靠陡峭的黄河河岸 , 南为华山山脉 , 是沿黄河南岸西进关中平原的唯一路口 。潼关东面有一渡口 , 如果想绕过潼关进入关中 , 须经此渡口北渡黄河 。如果沿黄河北岸直接西行 , 将很快到达黄河拐角处的河东岸 , 岸西即是关中平原 , 但由于此处河岸陡峭 , 无法西渡 , 须继续沿黄河东岸北行 , 寻找渡口 。越过黄河北岸东西走向的中条山山脉西端 , 进入河东平原 , 方是可以西渡黄河的蒲阪津渡口 。(当然 , 实际上到达蒲阪津渡口的道路 , 并不一定是沿河而行的 , 上面的叙述只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地形 。)总之 , 从潼关北渡黄河后 , 须北越中条山山脉 , 行百余里险峻山路 , 进入河东平原 , 方能到达蒲阪津渡口东岸 。
但是 , 如果河西岸只要有敌方数千守军 , 河东岸纵有十万大军 , 也无法强度黄河 。也就是说 , 此处黄河之险甚于潼关之险 。黄河不同于长江中下游 , 长江中下游水量大 , 江面宽阔 , 千里岸线皆可过渡 。两岸多支流大湖 , 可屯集数量庞大的大型战舰 , 数万大军可乘船蜂拥登岸 。黄河渡口只有少量渡船 , 一次最多只能渡过数百人 , 对岸若有敌方数千守军 , 这渡过去的数百人瞬间就会被守军屠戮殆尽 。历史上 , 曹操派徐晃、朱灵率四千人偷渡蒲阪津 , 唯一目的和作用 , 就是乘马超等关中叛军还没在蒲阪津西岸设防时 , 渡过黄河 , 能在西岸有足够的兵力迎击前来阻止渡河的敌军 , 保卫渡口西岸 , 使随后到来的曹操大军顺利渡河 。曹操大军一旦由此进入河西 , 就是踏上了关中大地 , 易守难攻的潼关对曹操就已不再有用了 。
流经关中平原、东西走向的渭河 , 在潼关附近的黄河转弯处 , 汇入黄河东去 。渭河又与黄河不同 , 黄河流急 , 两岸多是峭壁 , 只有少数渡口可以过渡;渭河流缓 , 两岸平坦 , 处处皆可架设浮桥 。曹军进入河西 , 南下已无险阻;渡过渭河 , 东去直叩潼关背后 , 西去则直取长安 。
三国演义中 , 对此战的叙述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 , 其实并不奇怪 。在这里 , 一会河南、河北 , 一会又河东、河西 , 还有什么渭南、渭北 , 对不了解潼关地理的罗贯中来说 , 难免有莫名其妙之感 。
解释完潼关地理 , 再叙述渭南之战的全过程 , 读者就很容易理解了 。
关中叛乱
关中自历董卓、傕汜之乱 , 早已不复往日之繁盛 , 各地军阀林立 , 马腾、韩遂等便是其中的两部 。他们虽然各有武装 , 割据地方 , 但他们形式上还是遵奉朝廷的 。远在官渡之战时 , 马腾就曾协助曹操抵御袁绍从西部对河东的进攻 。到赤壁之战前 , 马腾已携家入京为官 , 马超则留在关中接管了马腾的部曲 。
- 楚汉|史上最坑儿的母亲,一副好牌打的稀烂,还把儿子的太子之位弄丢了
- 楚汉|汉朝时,为何日本藩国所献“贡品”让人难为情?连后人都不愿提及
- 楚汉|刘邦登基以后大封有功之臣,为什么没有封陆贾?
- 楚汉|石虎杀儿子满门的时候,最疼爱的孙子,为何也被大臣抢来杀掉?
- 楚汉|汉匈多次和亲,因为匈奴太过强大?双方主力对决几乎都在匈奴境内
- 楚汉|李贤——留守东都已有年余,皇帝何尝不想儿子能亲侍左右呢
- 楚汉|西汉诸吕之乱中,齐王刘襄居功至伟,为何群臣不选他做皇帝?
- 楚汉|十大名将,段颎第一,张奂第二
- 楚汉|董卓靠三千兵马颠覆汉朝,为何被"挟天子以令诸侯"逼上绝路?
- 楚汉|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不是没有勇气重来,其实背后还藏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