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 , 韩侂胄北伐失败 , 金朝来索主谋 , 史弥远当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直讲 , 与杨皇后等密谋 , 槌杀韩侂胄 , 又将他的人头送金请和 , 因此升任礼部尚书兼国史实录院修撰 。据说这一做法得到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默许 。嘉定元年(1208年) , 史弥远任参知政事 , 拜左丞相兼枢密使 。皇太子赵竑因为看不惯史弥远弄权 , 曾写下“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 又呼他为“新恩” , 寓意他日当将史弥远流放到新州或恩州 。史弥远非常恐惧 , 潜谋废立 , 让余天锡从越州觅得宗室子赵与莒 , 赐名贵诚 , 立为沂王后 , 极力扶植 。嘉定十七年(1224年)8月 , 宁宗驾崩 , 史弥远矫诏拥立贵诚 , 改名昀 , 是为理宗 。封赵竑为济王 , 出居湖州 。后来 , 又派人逼赵竑自缢 , 诡称病死 , 自此又独相9年 。史弥远历两朝擅政26年 , 权倾朝野 , 为人诟病 。但他崇尚理学 , 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 , 也有不少人对他持肯定态度 。
1995年 , 甬上文保人士杨古城、曹厚德由文保员史永和带路 , 在下水村官驿河头发现一块“史”字样的石碑 。这是史弥远的续弦夫人黎
氏的墓志铭 , 由史弥远亲自撰文 。铭文大意是说 , 黎氏去世 , 他因为公务繁忙 , 无法前来 , 很愧疚 。他的原配夫人潘氏去世较早 , 而儿女尚幼 , 全靠黎氏夫人操持家务 , 教养子女 。自己专心事国 , 全靠黎氏夫人 , 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从文中看 , 史弥远为官颇为廉洁 , 当时 , 朝廷给的俸禄 , 他减半受之 。上世纪90年代 , 国内外研究史氏的材料越来越多 , 对史弥远的评价也比较多元了 。
史嵩之 , 字子申 , 号野乐 , 是史弥远堂兄史弥忠的儿子 。史嵩之从小风流倜傥 , 出类拔萃 。史嵩之进入官场是在史弥远的全盛时期 。据说在嘉定十三年获取进士功名后 , 史弥远就把他安排到战略重镇襄阳城(今湖北襄阳)当户曹 。史嵩之因组织改造屯田有功 , 受到提拔 。绍定三年(1230年) , 他被授予爵位(从五品) 。
史嵩之曾联合蒙古灭金 。金亡后 , 蒙古就成了最大的敌人 。在对待蒙古的问题上 , 史嵩之主和 。后来 , 宋师溃败 , 皇帝后悔没有听他的话 , 授他刑部尚书 。史嵩之任右丞相时 , 能够举荐贤能如董槐、吴潜等人 。但是 , 朝中他的反对者们攻击他专权独断、排斥异己 。淳祐四年(1244年)因为父丧去官 。不久 , 太学生144人、武学生67人、京学生94人及建昌军教授卢钺 , 俱上书“不当起复” , 并言史氏三世(浩、弥远、嵩之)执政专权误国 。自此 , 史嵩之被罢官 , 闲居13年 。
不同于史氏家族的其他成员 , 史嵩之的墓道不在东钱湖周边 , 而在余姚车厩 , 那里 , 原是他的外婆家 。2011年夏天 , 当地村民发现山上有盗墓迹象 , 遂向当地公安部门报警 。此后 , 浙江省文物局专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 ,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被盗的南宋古墓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 。专家通过墓顶上的圹志证实墓主人就是史嵩之 。墓内有金丝楠木棺材一具 , 棺内除一件玉佩、一件鎏金铜环和一些钱币外 , 还发现了大量的水银以及保存尚好的丝织品 。
满朝朱衣贵尽是四名人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古代 , 穿红着朱者都为高官 。而南宋 , 因为史氏家族 , 四明人在朝显贵的很多 。
《史家祖宗画像及传记、题跋》文献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南宋时期士大夫衣冠服饰规制的情况 。打开该文献可以发现 , 31幅史家成员画像中 , 有头戴冕冠的 , 有头戴七梁、五梁进贤冠的 , 还有戴幞头(即乌纱帽)的 。帽与冠的区别是 , 帽不用系带 。冠又分为七梁、五梁、三梁、无梁 , 七梁官级最高 。史家31幅画像中 , 19人戴进贤冠 , 属一品二品七梁冠的有11人 , 其余均为五梁冠;有13人的进贤冠外罩有薄如蝉翼的笼巾 , 笼巾上又饰有2只或3只金玉制的蝉和一串貂尾 , 在冠的顶部还有一支象征性的“立笔” 。立笔又名簪笔 , 是一种象征性的古制 , 延续到明代 , 官级愈高愈弯折 。《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有这样的解释:“至宋 , 施于笼巾 , 金蝉加于额前 , 貂尾加于左侧 , 专用于三公、亲王 。”可见进贤冠中金蝉、貂尾和笼巾只有高级官员、帝王封爵者才能享用 。
- 辽宋夏金|为什么曲阜的孔林“上不落乌鸦,下不招蛇“你知道吗?
- 夫差|司马迁,范蠡固然名垂后世,但都是枉法之辈。范蠡,则尤为猖狂。
- 士大夫|宋朝灭亡对后世中国影响极大,甚至对中华民族的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辽宋夏金|靖康之变:北宋王朝的巨大耻辱,皇室几乎一网打尽,太宗体系无人
- 辽宋夏金|软蛋似的宋朝经济确实很发达,它三百一十九年拿下十个世界第一
- 辽宋夏金|金匮之盟存在吗?
- 辽宋夏金|用途多多,扇子在古代的功用
- 辽宋夏金|司马光: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 辽宋夏金|一个尼姑改变的历史,她给皇帝侍寝,轻松生下一个千古明君宋仁宗
- 辽宋夏金|宋朝以前没棉被,那么古人在冬天是如何御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