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赵汀阳:没有历史哲学的历史,只是故事( 二 )


因此 , 更准确的问题是:什么历史是如实的?还有 , 历史是否需要如实?
我们需要考虑两种真实:一种真实是在时间中发生过的事实 。这是属于过去完成时的事实 , 例如 , 黄帝的人物原型 , 大禹治水或者长平之战的事件本身 。但是事件本身已不存在 , 人们所知只是关于事件的记述 。任何关于原型人物或事件的记述无论其态度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 其实都是文学化的 。
黄帝是否真有那么伟大 , 不见实证;大禹治水是否属实 , 有待考证;长平之战是否真的坑杀了40万兵 , 未必可信 。另一种真实是随着时间一直在发生着“当代性”作用的事实 , 即属于现在进行时的言说事实 。例如 ,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神话 , 大禹治水的传说 , 或者长平之战的故事 , 这些记述存在于语言中而构成一个精神世界里的真实 。
第一种真实是考古学和历史学试图重新发现的往事真相 , 即时间性的真实 。
由于往事无法复制再现 , 因此 , 即使考古学有幸发现了一些铁证从而证明了一些往事的存在 , 却不能证实关于往事的故事描述 , 就是说 , 历史考证至多达到个别“命题真” , 却不可能达到整个“故事真” , 只能证明一些关于事件的“存在命题” , 并不能证明关于事件的“描述命题” 。比如说 , 档案、录像、照片、签字文件等材料可以证明德国和日本在1945年战败投降 , 但却不足以证明二战的各种故事细节为真 。
第二种真实是在历史中的言传事实 , 即历史性的真实 , 它既是语言中的文化存在 , 也是心理存在 。
也许言传的事实并不完全符合往事真相 , 甚至有较大出入 , 但那些故事的“言传”是个事实 , 而且在历史中起到了塑造文化和心理的作用 , 承载着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就其对精神世界的塑造力来说 , 言传事实比往事真相更具力量 , 那些随着时间消失的真相反而不曾塑造一种文化的精神 , 没有成为世世代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假如考古学成功地重新发现了消失的真相 , 当然就增加了历史新知识 , 但其真相仍然无法否定流传的历史形象 , 因为流传的历史形象已经获得了独立于真相的精神价值 , 它作为一种精神事实存在于精神世界中 。
执着于探求往事真相的人也许可以抱怨说: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来就不是历史所说的那个样子——的确如此 , 可问题是 , 作为叙事的历史不可能完全像往事本来那个样子 , 而且 , 更值得思考的是 , 人们需要的是有精神性的故事而不是如实的故事 。谁会相信愚公移山是真实事件?可是其原型事实肯定不如这个寓言那样具有精神性 。因此 , 两种真实 , 时间里的真相和故事里的真实 , 是并列的存在 , 并非取舍关系 , 一种建构知识 , 一种建构精神 。
往事在时间中消失 , 又在历史中存在 , 在此 , 时间化为了历史 。如果成为精神形态的历史始终在场 , 那么 , 历史的时态是过去时吗?在时间中消失的往事当然属于过去完成时 , 但历史叙事却不是过去时 , 而是现在时 , 更准确地说 , 只要是正在流传中的历史 , 就属于现在进行时 , 是尚未完成甚至永未完成的作文 。历史的现在时态与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点有部分相通之处 , 但观察角度有所不同 , 因而理解也不尽相同 。
历史时态总是现在时态 , 并不等于历史观点总是当代观点 , 而是相反 , 当代观点经常是历史观点的现时在场 , 即使是当代的新观点 , 也承载着历史观点的基因 。历史的当代性不仅在于往事符合现实的兴趣 , 更因为历史所定义的精神世界与时同在而具有从未消退的当代性, 就是说 , 历史的精神世界就是我们时时刻刻心在其中的精神世界 , 精神并没有在历史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可以居留 。我们确实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 却不可能有一个完全独立于历史的当代观点 , 因为我们的大部分思想内容都是历史性的 。
历史是一切精神事实的存在方式 , 所以历史永远以现在进行时存在着 , 同时 , 历史是一个永未完成的世界 , 所以永远具有当代性——除非一种文明毁灭 。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把曾经存在然而在时间中消失的事情变成一直存在的故事以便承载精神 , 在这个意义上 , 历史是一种存在得以继续存在的意义 , 也是一种存在得以永在的方法论 , 因此 , 历史就是现实的年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