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自知乎
zhihu.com/question/20363696/answer/152719949
01
“45万”在文献资料中的出处,是《史记》中的《白起王翦列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白起王翦列传》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两处虽然都有“四十五万”,但陈述语意有明显差别;
《赵世家》、《田完世家》、《秦本纪》等篇,也有对此战的相关记录,是“四十余万”。
这些都出自《史记》,会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司马迁撰写的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兵力的数字,真的可靠吗?
文章插图
02
这个疑问可不是今天才有的,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的两千多年间,不断有后世古人对此产生类似的质疑。
经过秦朝末年的反秦大起义和随后的楚汉战争,大量的文献资料在社会动荡和战火中遗损,留下来的非常有限。
因此,只通过对《史记》文献资料的解读去分析长平之战,不可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而且《史记》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其文字内容不单是理性陈述,当外人看这些感性内容时,很容易产生主观臆断。
光据文献,得出“45万”成立或不成立的做法,说服力不足。
万幸的是,现代考古学已经不单是一门单纯人文色彩的社会科学。
文章插图
03
先秦历史残缺不全,但不代表我们就不能考证包括长平之战的战争细节,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向就是与考古类似:做古战场的实地考察,对遗迹和出土文物、遗骸的分析。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省高平市永录乡永录村村民李珠孩、李有金父子,正在位于韩王山西麓将军岭杨家山下,自家承包里梨园里翻耕土地,他们不断从地下刨出人体骨骸,随着坑约挖越大,暴露出来的尸骨也越来越多,且其间还有青铜质地的箭头、钱币等物,有些箭头就嵌在骨头上。
坑中尸骨呈无规则层层叠压,有的是面,有的是面,有的则是,有的头骨与躯干分离,甚至还能明显看出骨骸上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伤,场面触目惊心。
李家父子不敢再挖下去了。
消息传开后,被迅速上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年10月下旬,考古发掘正式开始,最终确定一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出土刀币17枚、铜镞2件、铜带钩1件、铁带钩1件、铁簪1件、陶盆口沿残片1件。
随后在这个尸骨坑西侧,工作人员还探测到一个宽3~4米、长55米,规模更大的尸骨坑。
文章插图
这就是永录尸骨坑。
这个尸骨坑的发现,是1995年及随后几年,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界,以及在社会上比较有震动性的事件。
04
随后一年,考古研究所确定这些尸骨就是战国后期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后,被秦军屠杀的赵军士卒。
考古人员从坑中共清理出130具遗骸,其中60具有头骨无躯干,或头骨与躯干分离。14具属于被钝器或石块砸死,可能属于被活埋的仅有一具。
这个现象说明,这些赵军并非被活埋,而是先被集体处决之后,再抛尸于此。
在战国时代,武将还没有建立起“杀降不祥”的道德谴责意识。
商鞅在秦国推行军政改革中的军功爵制度,又是以敌军的首级作为统计战果和评定赏罚的标准依据。
- 满分|中国人为什么只买东西,不买南北?朱熹提问后,仅一人给满分回答
- 中国|日本厚葬着一位中国人,中国后代前去扫墓,德川家族还得亲自陪同
- 伯夷|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伯夷不食周粟中国人的骨气藏在了吃上
- 人口|中国人口最多的3大姓氏,第一姓盛产皇帝,第二姓是名人专业户!
- 你知道吗?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刀叉谁发明的?
- 中国通史|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中国通史》
- 神话传说|中国人都知涿鹿之战,“涿鹿”竟指的是两个地区,且至今争论不休
- 耳熟|唯一被印在外国钞票上的中国人,曾以一己之力拯救一国,名字耳熟
- 猪头惹祸,为何欧美喜欢吃牛肉,而中国人喜欢吃猪肉?
-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给|画家赵国毅教授教学工作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