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传说,
景泰蓝的工艺是女娲娘娘托梦给老匠人的。
明清两代,
景泰蓝在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
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
被誉为“东方奇葩”。
制作工序细分起来有100多道,
相当耗费人力心力,
无处不体现皇家的尊严和奢华,
因而,
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文章插图
那天的北平,
林徽因和梁思成
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场转悠,
相中了古玩摊上的
一个景泰蓝花瓶。
瓶子虽历经沧桑,
文章插图
却依然色彩斑斓、闪耀晶莹。
▲林徽因与梁思成
“二位有眼力,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 快关张了。”
老摊主一边把花瓶递给林徽因,一边遗憾地念叨:“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
“这可是中华的瑰宝啊,
怎能说绝就绝了呢?”
两人回家一合计,
申请在清华营建系成立一个美术组,
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
▲林徽因
时年25岁的钱美华,
是林徽因的学生,
也加入了这个小组。
▲钱美华
他们一起跑遍京城,
调查景泰蓝的生产状况。
仅存的几个小作坊,
几副小炉灶,产量极低;
三五个老师傅,后继无人,
他们拉着林徽因的手说:
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当时北京景泰蓝小作坊
那时候,林徽因已病得很厉害。但她还是强忍病痛,为景泰蓝四方奔走。
她找出各种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分析研究,指导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还成立了景泰蓝实验厂,把被迫改行拉黄包车的老师傅,一个个请回来。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直到最后,
躺在病榻上的林徽因,
还是放心不下,
她只给钱美华留下一句话:
“景泰蓝是国宝,
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病榻上的林徽因
老师的一句话,
学生的一辈子。
1958年,
清华毕业的钱美华主动要求
到新成立的
北京市珐琅厂工作。
▲钱美华与沈从文
为全面了解和学习景泰蓝,她在梁思成的推荐下到故宫博物院,跟着当时的研究员沈从文先生学习。沈老给她出了个点子:故宫景泰蓝宝物多,先把这些图案都临摹下来。
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
一般不对外开放,
钱美华就和工作人员商量好,
把自己反锁里面,
清早进去,晚上出来。
时值隆冬,
冷清的屋里寒气逼人。
手一拿出来就冻僵了,
毛笔一个个硬的像枣核。
钱美华就搓搓手、哈哈气,
把冰渣呵去一直画。
坚持花了十几天,
终于掌握了传统纹样的规律,
还找到了很多失传的图案。
回到工厂后的钱美华,
没有在设计室里闭门造车。
她深入到基层车间,
跟着老师傅们一点点深入学习。
还把景泰蓝的每一道工序列出来,
制成表格。
制胎、掐丝、烧焊、点蓝、
烧蓝、磨光、镀金。
7道大流程,
108道小流程,
每个流程之中还有无数细节。
景泰蓝无疑是幸运的。
它遇到了林徽因,
遇到了钱美华,
遇到了钟连盛、小曾
和无数个坚守在一线的景泰蓝师傅们。
传承,
远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它是几代人的坚守,
【 典范|民族之国粹,艺术之典范——景泰蓝
- 士大夫|宋朝灭亡对后世中国影响极大,甚至对中华民族的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民族英雄|记者西行中亚,发现马超家族尘封往事:后人已成亚美尼亚民族英雄
- 民俗|满族舞蹈展现满族曾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 宫闱逸事|丫鬟上位成功却还得伺候主子的“典范”,颂芝终究只配是一名棋子
- 优秀|为什么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说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 民族性|论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的版本、主题与民族性
- 消失|传说中的契丹民族其实没有消失,原来都在这儿呢!
- 上海音乐学|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在台州举行
- 民族|“华夏”放在一起说,是不是夏朝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华朝”
- 服饰|56个民族服饰——黎族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