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探略——朱清时心思——我们都不知道撰稿 李占春 《之我精神导论》作者
二十四、客观世界有可能不存在吗 ------选自《量子真相与哲学探略》作者 李占春
文章插图
2016年,朱清时教授发了一篇文章叫《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该文受到关注,也受到多位学者批判。其实,文章瑕疵对笔者这个外行来看——觉得也是存在的,文中的【量子世界描述和比喻】从专业角度看显得是不专业,但笔者觉得朱教授无非是想让没有任何量子知识的大众读者——能够更容易阅读理解而为,文章的重心其实根本不在这里,朱教授要探讨和研究的是量子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量子世界存在和演绎的命脉——意识的背后东西。笔者对量子的关注,源于前几年潘建伟教授遭遇——网上铺天盖地的学术质疑和诽谤检举,这些【始作俑者】不关注于学术和科学本身,而是热衷于人身诋毁,这些人也算科技界的【专业人才】,但他们心事邪了,所以坠——永无出头之日——而变态乃至歇斯底里。闲话打住,以下我们来看看朱教授的精彩片段——:
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你面前出现了一朵花,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状态:一个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人,“对境无心”,看花不是花,此时他的意识处于自由的状态,他没看到花是不是红的,好不好看,他看它并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动念头。这种境界在唐代张拙的诗中写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这个自由状态与刚才所说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怎么可以比较起来呢?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
意识也是这样,如果你看到这朵花,一下子动念头了,动念头实质上就是作了测量。你用鼻子作了测量发现是香的,你眼睛进行测量发现是红色的而且美丽,你动意念去测量它,发现它很令人愉快。于是这些测量的结果,也就是念头的结果,一下子使你产生了进一步的念头:这是一朵玫瑰花,就认出它来了。人意识的发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这时候念头产生出来了,实质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几个我们制造出来的概念。这时意识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个概念“玫瑰花”上。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说得更深一步,《楞严经》讲“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本觉明妙,觉明为咎”,是什么意思呢?整个物质世界的产生,实际上在意识形成之初,宇宙本体本来是清净本然的,一旦动了念头想去看它了,这念头就是一种测量,一下子就使这个“清净本然”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这样就生成为物质世界了。《楞严经》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识和测量的关系说出来了。
关于量子意识——这一部分介绍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研究量子意识达到什么水平了。这些材料取自于《科技日报》上一篇大文章,标题是《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论辩量子意识》,其中介绍世界上对量子意识的研究。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意识是种量子力学现象。这点可能与我前面讲的这些东西有关:意识像量子力学的现象,意识的念头像量子力学的测量。人的意识过去一直都没有搞清楚,包括中医经络学说讲的“气”,“真气循环”。“气”用任何实验方法都没有找到。很可能意识或是“真气”这种东西,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现象,用经典物理学的电学、磁学及力学方法去测量,是测量不出来的。
量子力学现象的一个主要状态,就是刚才说的量子纠缠。大脑中有海量电子,它们处于复杂的纠缠状态。意识就是大脑中这些处于纠缠状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这就是现在量子意识的一种基本观念。这个假说在解释大脑的功能方面已经开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识现象的基础。目前关于量子意识的理论有好几种,这里介绍影响最大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美国一位教授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他俩创立的理论。彭罗斯曾和霍金合作发现了黑洞的各种特征,是现代顶级的物理学家。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皇帝新脑》,不知大家看了这本书没有,现在到书店去还找得着。他这本书就是研究意识,他认为人的大脑有一点是现在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脑有直觉。计算机和机器人都是逻辑运算,所以它不能产生直觉。直觉这种现象,彭罗斯认为只能是量子系统才能够产生。
- 近代史|据说咸丰临死之前,其实已经动了要除掉慈禧的念头,为何最终没有实施?
- 念头|孙悟空竟也吃过人?他有没有动吃唐僧肉的念头
- 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仁义
- 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公平
- 计算|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
- 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