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儿子闲聊,忽然就说起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等“风流人物”。
我有些感慨,搂着儿子喃喃道:“昔日的皇权,就是高高在上的皇位,一人独大的权利,会让多少人蒙蔽了双眼,经历多少血雨腥风、尔虞我诈的争斗,才最终走到金字塔的顶端。”
儿子坐在我腿上,倒是把话接的很快:“辛辛苦苦做了皇帝又能怎么样呢?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到最后还不是死了?”然后形象的把双手一拍,再耸耸肩膀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状。
忽然想起,儿子最近对于“死”这个话题,似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他还小一些的时候,我们曾经涉及过“生死”的讨论,无论是从绘本,还是从闲聊中,当时我带给他一个概念:“人,都是有生有死的,生死是一种状态。所以,人活着的时候就要彼此好好珍惜,而面对死亡,也是另一段的开始。”
当时我想要给予他的重点是:活着就要努力的好好生活,让自己开心、快乐、充实、幸福!
所以,他对于一些死亡的话题,还真的有些“风轻云淡”的让人难以接受,尤其是面对老人的时候。比如,奶奶说:“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看到宝宝娶媳妇儿了!”儿子就会大大咧咧的接:“那时候你早就死了!”
再比如,我有时候也会说:“儿子啊,将来你长大了,妈妈老了,你要像现在我爱你一样爱我,像现在我照顾你一样照顾我。”而他则会没心没肺的接:“那时候你是不是都已经死了?”……
没有面对过死亡的孩子,是无法真正理解死亡的定义。对于他的理解来讲,“死亡”不过是又去了另一个地方而已。
于是,我和他再次讨论了两个关于“死亡”的观点。
第一,“死亡”会让人对“生存”有更深的渴望与珍惜
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看法:“人都会面临死亡的!但是,死亡是一个悲伤的话题,因为死亡,就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了。但凡心中有爱的人,就会有无数难以割舍的爱,而死亡却让人有所遗憾的放下心中的爱与牵挂。所以,和别人交流,尤其是面对老人,尽量不要轻易提起死这个字,这是一种与人交往的礼貌。”
儿子有所疑惑:“死亡有什么可怕?不就是去什么桥喝一碗孟婆汤吗?”
我有些汗颜,这些有的、没的,真实的、神话的故事,都是我曾经给他导入过的。作为朝阳一般的孩子,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们怎么能够真正理解“死”的无奈与无情?
我只好轻轻搂着他,再次说:“是的,神话传说中就是过个奈何桥,喝一碗孟婆汤。只是,这碗汤喝下去,所有认识的人,都不认识了,所有经历的事,都不记得了。就会让人比较害怕。因为不想不认识自己爱的人,不想遗忘自己的亲人啊。”
儿子眨眨眼,有些不太明白。
我继续:“比如奶奶和宝贝讲,能不能看到宝宝娶媳妇儿。说明什么呢?说明奶奶想看到宝贝娶媳妇儿,还是不想看到宝贝娶媳妇儿?”
儿子回答:“当然是想啊!”
我点点头:“对啊,可是宝贝说到那时候奶奶就已经死了。奶奶听了会不会很伤心?奶奶那么疼爱宝贝,那么想看到宝贝娶媳妇儿,结果却必须要忘记宝贝,奶奶一定会舍不得。”
儿子看着我,问:“那我怎么说啊?难道要说谎话骗奶奶吗?”
我想了想,告诉儿子:“传说中当年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后,为了长生不老,就派遣很多人去神州大地四处为他寻找仙丹。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能够长生是人本能的渴望。而惧怕死亡,正好促进人类对延长生存的渴望与无限追求。”
顿了顿后,我继续说:“现在的科技那么发达,人类不但可以精确的发现疾病,还可以想办法延缓衰老,甚至可以哪里坏了换哪里。比如奶奶之前膝盖疼不能走路,现在换了个人工膝盖,是不是就可以走路了?所以说,未来的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见的,但可以想象。也许等宝贝娶媳妇儿的时候,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让人类本身延长很久很久的寿命呢!所以,并不是用谎话来骗奶奶啊。”
儿子的思路开始跟着我走:“对啊,可以换人工心脏、人工器官……到时候就像电影里的机器人一样呢!”
- 曝光|清华才女武亦姝家教曝光:孩子最好的教育,拼的就是“爹妈”
- 鹿鼎记|《鹿鼎记》:在韦小宝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还真不一定是他的
- 西班牙人|太阳之石为何地?何行为引发西班牙人贪欲?何文明被毁灭?
- 孩子|老师布置作业画猫,看完儿子的作品血压升高:跟看恐怖片似的
- 爸爸妈妈|杨绛与钱钟书给孩子的教育很简单,但是少有家长能做到
- 宝藏|1867年,南非小童捡到一块“石头”,从此引发出南非两大宝藏之谜
- 自以为|26岁萧珊嫁40岁巴金,后来阴阳相隔,巴金念了她33年
- 不明智|36岁张爱玲嫁给64岁赖雅:虽然不明智,但是却充满热情与温暖
- 张爱玲|她是民国才女,36岁嫁65岁老头,相守11年,晚年说出遗憾让人唏嘘
- 后半生|昔日神童今何在……有多少孩子,赢在起跑线,输了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