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收藏|英国人是如何爱上中国艺术品的?( 三 )


博物馆中国藏品中的其他画作来源则截然不同 。例如 , 1998年 , 博物馆获得了一幅罕见的14世纪的绘画 , 这可能是第一幅来到英国的中国卷轴画 , 谢楚芳的《乾坤生意图》 。这幅画是首次在美术馆展出 , 是在国家艺术收藏基金(今艺术基金)的资助下获得的 。这幅画的前主人是一位珍本书商 , 他为大英博物馆的版画和素描部赢得了19世纪一位主要捐赠者的藏品 。这位捐赠者就是托马斯·菲利普爵士 , 他是英国最重要的历史手稿收藏者之一 。博物馆对印刷品和绘画的收藏表明了在英国收集亚洲绘画的性质 , 这与大英博物馆如何对亚洲绘画进行分类有关 , 尤其是1913年在劳伦斯·比尼恩的领导下创建了一个东方版画和绘画分部 。
文物收藏|英国人是如何爱上中国艺术品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乾坤生意图》 (细节) , 1321年 , 谢楚芳 ,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
事实上 , 大英博物馆的大部分中日画作都是以“版画和素描”的形式进入藏品 , 而不是以中国或日本文物的形式进入 , 这与博物馆对这类材料的接受和分类保持一致 。例如 , 《劝诫》画卷是当时负责印刷品和绘画的西德尼·科尔文为博物馆购得的 。菲利普很可能是通过对手稿和绘画的兴趣而获得这幅中国画的 , 他可能是在1816年佳士得亚历山大·戴维森(的拍卖会上 , 连同其他更大的藏品一起买下这幅画的 。这幅画的主人是一位英国人 , 名叫威廉·巴特勒 , 他是一名私人教师和学校校长 , 在最初的封面上写着自己的名字和“1797” 。因此 , 围绕大英博物馆的版画、手稿和中国画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网络 。
大英博物馆将中国画归类为版画和素描 , 这表明这类中国艺术品在英国藏家中不那么受欢迎 , 他们传统上更喜欢陶瓷 。事实上 , 包括乔治·埃默福普洛斯在内的几位著名收藏家都指出 , 陶瓷是他们进入中国艺术的切入点 。对于19世纪的收藏家来说 , 中国陶瓷被广泛视为其他类型艺术品的补充 , 比如D.G.罗塞蒂和惠斯勒等人的画作 , 他们使用中国(和日本)陶瓷作为道具 。在20世纪 , 陶瓷通过展览和东方陶瓷协会的成立变得更加突出 。BFAC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举办了中国陶瓷的展览 , 为中国的艺术品的展示创造了新的观众——最著名的是陶艺工作室和现代主义者 。和亚历山大等19世纪的收藏家一样 , 许多20世纪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与艺术家、制造者和评论家有过交集 , 但现在包括了陶瓷从业者 。
这种联系一直在继续 , 并反映在大英博物馆最近的一项收购中 , 该收购将被纳入其新的展览 。2016年 , 伦敦著名建筑和设计顾问弗朗西斯·戈尔丁遗赠了一只来自13世纪的经典黑釉石樽 。他是从苏富比拍卖行一位著名的瑞典收藏家卡尔?肯普的藏品中购得这瓶酒的 , 这瓶酒曾在1935年的中国艺术展上展出 , 为19世纪和20世纪在英国形成中国艺术品收藏系统提供了进一步的连接 。
文物收藏|英国人是如何爱上中国艺术品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瓶子(13世纪) , 中国山西 , 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
这只瓶子将与谢楚芳的康侯簋、斯坦因、大卫、亚历山大分别收藏的《道家神龛》、《宋代青瓷》一起 , 巧妙地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新中国美术馆 。这些物品和它们的收藏者证明 , 尽管在过去150年里 , 英国对“中国艺术品”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主要是变得“中国” , 而不是广义上的“东方”——但收藏者的品味并没有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新的展示还是基于这些熟悉的文物 , 但是画廊的新名称——“中国与南亚约瑟夫·霍顿爵士画廊”取代了其原来的“东方古物约瑟夫·E·霍顿画廊”的名称 , 也表明了对“中国艺术”的诠释仍在不断发展:以中国艺术概念翻修后的美术馆以地理和文化中国为中心 , 而不是选择它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