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现代人能从王阳明心学中汲取到成功学的知识吗?答案让所有人失望( 三 )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出 , 儒家经典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世人的人格 , 但在儒生反复“向外求”的过程中这一初衷不断变质 , 最终畸形成具有功利性的东西 。可笑的是 , 当年幼的王阳明说自己读圣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圣人以后 , 同窗、老师甚至他亲爹都表示无法理解 。从这个现象中足以看出 , 当时的儒学发展已出现问题 , 需要进行改革 。
为什么说心学的创立如西方宗教改革一样伟大呢?
因为它让每个儒生都看到了平等和希望 。若非如此 , 按照当时的儒学观念 , 有人书读得好 , 在官场上的职务更高 , 距离圣人又近一步 , 高过其他儒生一等 , 这未免太过荒诞离谱 。相比之下 , 王阳明的心学让更多的儒生看到了成圣的希望:圣贤在心中 , 人人成为圣贤的机会都是对等的 , 只要能摒弃杂念修养身心 , 谁都能成圣 。
先秦时代|现代人能从王阳明心学中汲取到成功学的知识吗?答案让所有人失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聊了这么多 , 王阳明的心学究竟该怎么去学呢?“知行合一”的概念又该如何践行呢?
知行合一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 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 , 只要戒断了烟草自然会让身体健康 , 这就是知行合一;谁都知道好好读书能让未来的可能性更丰富 , 只要能静下心好好学习自然会受益良多 , 这也是知行合一 。
道理虽简单 , 但做起来却很难 。
首先 ,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 在修行心学的过程中必须让自己的认知有所提高 。当你知道什么是对的 , 什么是该做的 , 就算是达到了“此心俱足 , 不假外求”的境界 。然而 , 对于心学的修炼来说 , 这才仅仅是迈进了门槛而已 。因为 , 光有“知”是远远不够的 , 将其付诸行动的“行”才是重中之重 。
为什么“知”很容易 , 但“行”却很难?因为在二者之间 , 还夹杂着无数抉择 。
对于当代人来说 , 我们要面临的抉择太多 。
看起来 , 选项多是一件好事 , 但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 这些选项都在干预我们的认知 。因为 , 每一个选项的背后 , 都有一个看似合理的原理 , 似乎怎么抉择都能找到支持它的理由 。所以 , 在面临如此众多的选项时 , 如何维持自己的“知” , 做出不违背本心的抉择 , 这才是心学要教会我们的 。
综上所述 , 心学绝非一门“成功学” , 而是一门维持本心的学问 。
参考资料:
先秦时代|现代人能从王阳明心学中汲取到成功学的知识吗?答案让所有人失望】【《明史》 列传第八十三 王守仁传、《为何要重读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