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 , 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 , 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 , 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 , 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
根据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 , 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 , 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 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 , 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 , 因为事理无穷无尽 , 格之则未免烦累 , 故提倡“致良知” ,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 , “理”全在人“心” , “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 , 人秉其秀气 , 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王阳明之心学 , 对当代人有着怎样的启发呢?
今天 , 我们便以戏说的角度 , 来剖析一下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读心学的过程中 , 想从中汲取“成功学”的理论 , 走一条建功立业的捷径 。之所以与心学有关的图书如此畅销 , 原因大抵如此 。正因为现代人对成功的诉求 , 让心学成为国学领域中的一大“IP” 。但以笔者的观点看来 , 我们能从心学中汲取到成功学的知识吗?
不可能 。
为什么呢?
毕竟 , 王阳明的心学 , 是基于儒学上的一大学说 。想要剖析心学 , 就得看清儒学的本质 。如果真的能看透儒学的本质 , 你就会明白从中获取成功学知识无疑是天方夜谭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着说着 , 我们就已从原始话题上引申出了又一大话题:儒学的本质是什么?
儒学贯穿了两千年中国“中世纪” , 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流变 , 但它的本质却是模糊不清的 。探讨儒学之本质 , 不能仅通过先贤所留的典籍 , 尤其是连国学门槛都未曾踏足的门外汉 。
在孔子扬名之前 , 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儒学 , 只不过 , 孔子将其改良并发扬光大了 。所以 , 当“儒家”这一概念诞生之后 , 儒学就已经脱离了原始的样子 。
到了汉朝时期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背景下 , 儒学又成为与皇权伴生的独立系统 。至于魏晋乃至唐朝 , 对于儒学来说实属衰落期 。
为什么李渊要将老子尊为“唐圣祖”?就是因为李耳姓李 , 李皇帝也姓李 。因此 , 唐朝的国教是道教 , 国学是道学 , 儒生在唐朝的地位虽高 , 但仍无法与宋代的儒生相提并论 。
宋明理学的诞生 , 给了儒学充足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 , 宋、明两朝的儒学 , 已重焕新生 , 成为无可替代的国学 。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清末 , 直到科举退出历史舞台后 , 儒学才再次出现了短暂的衰落期 。不过 , 随着民国时期新儒家的诞生 , 儒学再次摆脱窘境 , 时至今日儒学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头戏 。
所以 , 儒学虽有被儒生引为核心的“道统” , 但其本质却始终在流变 , 我们没法给儒学一个精准的定义 。所以 , 我们还是将剖析的重点放在儒学与心学重合的部分 。
儒学所崇尚的君子之道 , 也就是儒生的精神目标 , 无非几句话:“为生民立命 , 为天下立心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心学是儒学的一大分支 , 可以说它的精神目标与儒学没有区别 , 无非是以君子的身份立足于世 , 志向远大者或许还会想要向圣人靠拢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知行合一|儒家思想绵延千年,在明朝出现新的变化——王阳明重新阐释儒学
- 先秦时代|“债台高筑”出处:君王为躲避债务,藏到了高台上
- 先秦时代|晋国纷争——六卿纷争
- 趋之若鹜|李世民创造了1种职业,古人对其很鄙视,现代人却对它趋之若鹜!
- 先秦时代|春秋前传:为何幽王专宠褒姒,并且赶走太子
- 先秦时代|从地图看《大秦赋》,赵国太行山防线因“长平之战”而形同虚设
- 先秦时代|韩信与赵括出道前都没有实际作战经验,后来结果为何差别这么大?
- 先秦时代|西周时期,姬姓遍布全国各地,为何现在很少看到了?
- 难缠|王阳明:小人奸诈太难缠?上中下三策来应对
- 先秦时代|作为鬼谷子的得意门生,孙膑庞涓都是人杰,为何没有一个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