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假肢手的综述(2)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业委员 , 主任由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担任 , 秘书长由方斌担任 。 专委会创立了认知系统和信息处理国际会议(ICCSIP) , 同时创办了“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国际期刊 。
第一次假手的应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早期(公元前218-201年) , 罗马将军马库斯·塞尔吉乌斯(Marcus Sergius)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臂 , 他的假手臂是用铁制成的 。
【学术分享丨假肢手的综述(2)】在16世纪早期 , 德国雇佣兵戈兹·冯·贝里辛根戴着两只假手 。 第一个是一个简单的装置 , 由一个拇指和手指连接的手套组成 。 手指可以向内移动 , 这样他就可以握紧他的剑了 。 另一种升级版的手可以独立移动指骨和拇指 , 骑士可以握住马缰 , 拿起羽毛笔 。 16世纪中叶 , 法国军医Ambroise Pare发明了弹簧式假肢 , 手指可以用杠杆和齿轮独立操作 。 Pare还开发了肘部假手上方 , 杠杆和链轮机构控制着屈伸 。 自动身体动力假肢始于18世纪的彼得·巴利夫(Peter Baliff) , 假肢由肩部和躯干的完整肌肉驱动 , 使用皮革带作为传输机制 。 1911年 , 威廉·T·卡恩斯(William T.Carnes)发明了另一种复杂的机械假肢并获得了专利 。 以上假体受健康肢体或胸部的整体运动控制 。
19世纪初 , 随着朱利亚诺·万赫蒂博士的“电影整形植入物”的问世 , 假手技术取得了突破 , 残余手臂的运动可以操作假肢 。 后来 , 在1915年 , 他的工作由德国外科医生费迪南德·索尔布鲁克(FerdinandSauerbruch)实施 , 在那里 , 假手由残存前臂的肌肉进行操作 , 手术中插入了象牙钉 。 19世纪中叶 , 波顿缆索假肢问世 , 用轻便耐用的缆绳代替传统笨重的系带假肢 。 1948年 , Reinhold Reiter开发了第一只外接式肌电假手 , 它是由表面肌电信号的电压电位触发的电动机驱动的 。 然后在1960年 , 亚历山大·科布林斯基发明了第一个临床上成功的电动假手 。 根据Biddiss和Chau的研究 , 身体动力手臂的拒绝率为16-66% , 电动手臂为0-75% 。 在使用肌电和身体动力之间有一个权衡 。 虽然肌电手可以满足美容的要求 , 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日常生活任务活动中表现良好 , 但在体力劳动时 , 它在产汗条件下表现不佳 , 与身体动力手相比仍然昂贵 。 尽管在许多人看来 , 肌电手臂虽然先进 , 但在日常使用中仍然构成了相当大的功能障碍 。 肌内肌电图 , 即IMES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肌电图记录方法 。 IME是一种电极 , 通过假肢插座中的电磁线圈检测肌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仿生手上 , 从而提供直观和稳定的控制 。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 , 19世纪中叶瑞典外科医生peringvar Branemark发明了骨整合假体 。 然后他的儿子里卡德布兰纳马克(Rickard Branemark)将其应用于肢体截肢患者 。 Ortiz Catalan等人 。 报道了第一个人类试验中的骨整合上臂假体 , 它直接附着在完整肢体的骨、神经和肌肉上 。 骨整合假体与表面机电插座相比 , 提供了更精确的电机控制和更大的运动范围 。 然而 , 这项研究仅限于一个人 , 因此不可能量化改善情况 , 从而妨碍了结果的推广 。 此外 , 骨整合有许多缺点 , 例如多发性软组织感染、慢性排液和骨髓炎 。 此外 , 当在非常薄的骨头(如前臂骨)中使用骨整合时 , 重复骨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 金属植入物也容易骨折 。
2004年 , TMR在上肢假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利用基于TMR的上肢假体 , 截肢者能够改善直觉控制 , 因为他们提供生理上合适的肌电图信号 。 此外 , 一种称为TSR的技术有助于接收改进的体感和模态匹配反馈 。 骨整合和IMES与靶向神经支配的整合被证明提供了更直观的方法 , 消除了传统TMR的缺点 , 包括由于肩带和插座造成的结构缺陷 , 限制了可利用的活动肌肉区域 。 另一个突破是血管复合同种异体移植的发展 , 它涉及到将不同组织作为人体器官的一个功能单元进行移植 。 1964年 , 厄瓜多尔的罗伯特·吉尔伯特博士首次尝试手移植 。 然而 , 手移植方法可能导致急性器官排斥反应和其他医疗并发症 。 手部假体的研究领域仍然活跃 。 即使是最先进的商用假肢也无法有效地克服手截肢的局限性 , 并导致截肢者拒绝使用假肢 , 主要是由于控制力、功能性和反馈的减少 。 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缓解假体效率降低的问题 , 主要集中在高效欠驱动设计、直观控制界面、多通道生物信号分解和多模式传感器融合、实时控制、仿生反射力和体感反馈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