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三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叶嘉莹先生这一路的足迹踏遍了温哥华、波士顿、香港和澳门……一直在漂泊 , 不变的只有古诗词的陪伴 。对诗歌的钻研是她的定心丸 , 更似其真正的故乡和去处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74年 , 叶先生第一次回国探亲 , 她在香港停留了一天 , 从一家中国国货公司买了很多礼物 , 然后在广州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
到北京时已经快要晚上七八点钟 , 从飞机上俯瞰 , 一排大街上都是灯火 , 这让叶先生想起了自己在长安街的老家 , 毫无防备地哭了起来 。
阔别二十余年 , 回来得太不容易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时叶先生已经五十多岁 , 艰辛独立了半辈子 , 本想人生的苦大概也尝完了 , 却接到了大女儿和女婿车祸去世的噩耗 。
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 , 但叶先生没过几天就去上班了 , 看见熟人只是眼圈一红便不再提 。她把这些痛苦淡化 , 用自己的人生哲学尽可能消解命运给予的苦难 。
而全片最能引发共鸣的哲思 , 便是由叶先生独创的“弱德之美” , 她说这是困难与压抑之中的坚守 , 无望之中的一种希望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叶先生将个体的苦难置放于更大的背景当中 , 她可以借由诗词跨越时空进行神游和交谈 , 那么即便世上的人们孤冷异常 , 也能在一首词中找到答案 。
对叶先生而言 , 一首词能说出所有人类共有的孤独、悲哀和寂寞 , 而这足以让个体抵达畅然的新境界 。
《掬水月在手》对叶先生人生的展现是非常立体的 , 她对待诗词、对待人、对待信仰、对待自己的境遇都有着不同的态度 , 正如她对自己的文字近乎苛刻 , 却又对一些具体的事非常宽容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外 , 正如导演所说 , 整个中国诗词史里是极少看到女性的 , 所以既可以说《掬水月在手》是一部人物传记 , 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女性电影 。
叶先生直冲冲遭遇了那么多的不可抗力 , 却仍在动荡的年代里寻到了澄澈的初心 , 归根结底还是对更广博的生命的热爱 , 或许这正是叶嘉莹先生能够影响那么多人的原因 , 她本身代表着一种顽强而优雅的生命力量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直到今天 , 叶先生仍在不遗余力地授课教诗词 , 印象最深的仍是这句“我留下的这一点海上的遗音 , 也许将来有一个人会听到 , 会感动” 。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或许叶先生呼唤着那个未来的人正如古代诗词作家呼唤着叶先生 , 日月轮转 , 生生不息 。
读客 文化《风声》5本
抽5人 / 每人1本
17万人,在影院阅读了她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