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无量子详解《贞观政要》:论公平( 二 )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 , 诏令百官议之 , 多言亮当诛 , 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 , 明其无罪 。太宗既盛怒 , 竟杀之 。俄而刑部侍郎有阙 , 令宰相妙择其人 , 累奏不可 。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 。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 , 可谓公平矣 。当时虽不用其言 , 至今追悔 。”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
贞观初 , 太宗谓侍臣曰:“朕今孜孜求士 , 欲专心政道 , 闻有好人 , 则抽擢驱使 。而议者多称‘彼者皆宰臣亲故’ , 但公等至公 , 行事勿避此言 , 便为形迹 。古人‘内举不避亲 , 外举不避仇’ , 而为举得其真贤故也 。但能举用得才 , 虽是子弟及有仇嫌 , 不得不举 。”
贞观十一年 , 时屡有阉宦充外使 , 妄有奏 , 事发 , 太宗怒 。魏征进曰:“阉竖虽微 , 狎近左右 , 时有言语 , 轻而易信 , 浸润之谮 , 为患特深 。今日之明 , 必无此虑 , 为子孙教 , 不可不杜绝其源 。”太宗曰:“非卿 , 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 , 充使宜停 。”魏征因上疏曰:
臣闻为人君者 , 在乎善善而恶恶 , 近君子而远小人 。善善明 , 则君子进矣;恶恶著 , 则小人退矣 。近君子 , 则朝无粃政;远小人 , 则听不私邪 。小人非无小善 , 君子非无小过 。君子小过 , 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 , 乃铅刀之一割 。铅刀一割 , 良工之所不重 , 小善不足以掩众恶也;白玉微瑕 , 善贾之所不弃 , 小疵不足以妨大美也 。善小人之小善 , 谓之善善 , 恶君子之小过 , 谓之恶恶 , 此则蒿兰同嗅 , 玉石不分 , 屈原所以沉江 , 卞和所以泣血者也 。既识玉石之分 , 又辨蒿兰之臭 , 善善而不能进 , 恶恶而不能去 , 此郭氏所以为墟 , 史鱼所以遗恨也 。
陛下聪明神武 , 天姿英睿 , 志存泛爱 , 引纳多途 , 好善而不甚择人 , 疾恶而未能远佞 。又出言无隐 , 疾恶太深 , 闻人之善或未全信 , 闻人之恶以为必然 。虽有独见之明 , 犹恐理或未尽 。何则?君子扬人之善 , 小人讦人之恶 , 闻恶必信 , 则小人之道长矣 , 闻善或疑 , 则君子之道消矣 。为国家者 , 急于进君子而退小人 , 乃使君子道消 , 小人道长 , 则君臣失序 , 上下否隔 , 乱亡不恤 , 将何以治乎?且世俗常人 , 心无远虑 , 情在告讦 , 好言朋党 。夫以善相成谓之同德 , 以恶相济谓之朋党 , 今则清浊共流 , 善恶无别 , 以告讦为诚直 , 以同德为朋党 。以之为朋党 , 则谓事无可信;以之为诚直 , 则谓言皆可取 。此君恩所以不结于下 , 臣忠所以不达于上 。大臣不能辩正 , 小臣莫之敢论 , 远近承风 , 混然成俗 , 非国家之福 , 非为治之道 。适足以长奸邪 , 乱视听 , 使人君不知所信 , 臣下不得相安 。若不远虑 , 深绝其源 , 则后患未之息也 。今之幸而未败者 , 由乎君有远虑 , 虽失之于始 , 必得之于终故也 。若时逢少隳 , 往而不返 , 虽欲悔之 , 必无所及 。既不可以传诸后嗣 , 复何以垂法将来?且夫进善黜恶 , 施于人者也;以古作鉴 , 施于己者也 。鉴貌在乎止水 , 鉴己在乎哲人 。能以古之哲王鉴于己之行事 , 则貌之妍丑宛然在目 , 事之善恶自得于心 , 无劳司过之史 , 不假刍荛之议 , 巍巍之功日著 , 赫赫之名弥远 。为人君者不可务乎?
臣闻道德之厚 , 莫尚于轩、唐 , 仁义之隆 , 莫彰于舜、禹 。欲继轩、唐之风 , 将追舜、禹之迹 , 必镇之以道德 , 弘之以仁义 , 举善而任之 , 择善而从之 。不择善任能 , 而委之俗吏 , 既无远度 , 必失大体 。惟奉三尺之律 , 以绳四海之人 , 欲求垂拱无为 , 不可得也 。故圣哲君临 , 移风易俗 , 不资严刑峻法 , 在仁义而已 。故非仁无以广施 , 非义无以正身 。惠下以仁 , 正身以义 , 则其政不严而理 , 其教不肃而成矣 。然则仁义 , 理之本也;刑罚 , 理之末也 。为理之有刑罚 , 犹执御之有鞭策也 , 人皆从化 , 而刑罚无所施;马尽其力 , 则有鞭策无所用 。由此言之 , 刑罚不可致理 , 亦已明矣 。故《潜夫论》曰:“人君之治莫大于道德教化也 。民有性、有情、有化、有俗 。情性者 , 心也 , 本也;化俗者 , 行也 , 末也 。是以上君抚世 , 先其本而后其末 , 顺其心而履其行 。心情苟正 , 则奸慝无所生 , 邪意无所载矣 。是故上圣无不务治民心 , 故曰:‘听讼 , 吾犹人也 , 必也使无讼乎?’道之以礼 , 务厚其性而明其情 。民相爱 , 则无相伤害之意;动思义 , 则无畜奸邪之心 。若此 , 非律令之所理也 , 此乃教化之所致也 。圣人甚尊德礼而卑刑罚 , 故舜先敕契以敬敷五教 , 而后任咎繇以五刑也 。凡立法者 , 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也 , 乃以防奸恶而救祸患 , 检淫邪而内正道 。民蒙善化 , 则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恶政 , 则人有怀奸乱之虑 。故善化之养民 , 犹工之为曲豉也 。六合之民 , 犹一荫也 , 黔首之属 , 犹豆麦也 , 变化云为 , 在将者耳!遭良吏 , 则怀忠信而履仁厚;遇恶吏 , 则怀奸邪而行浅薄 。忠厚积 , 则致太平;浅薄积 , 则致危亡 。是以圣帝明王 , 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 。德者 , 所以循己也 , 威者 , 所以治人也 。民之生也 , 犹铄金在炉 , 方圆薄厚 , 随溶制耳!是故世之善恶 , 俗之薄厚 , 皆在于君 。世之主诚能使六合之内、举世之人 , 感忠厚之情而无浅薄之恶 , 各奉公正之心 , 而无奸险之虑 , 则醇酽之俗 , 复见于兹矣 。”后王虽未能遵 , 专尚仁义 , 当慎刑恤典 , 哀敬无私 , 故管子曰:“圣君任法不任智 , 任公不任私 。”故王天下 , 理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