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每一位位极人臣的帝王 , 死后都有一座巍峨的陵墓 , 每一座陵墓 , 都有一个扑朔迷离 , 金碧辉煌的“地宫” , 那是一个很少为常人所知所窥探的世界 。
唐代帝王的陵墓 , “地宫”是最迷人的地方 。千百年来 , 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 , 想弄清其中的奥秘 。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 , 时至今日 , 人们对唐陵地宫仍然是不甚了解 。毫无疑问 , 在进行科学发掘之前 , 要完全揭开唐陵地宫的秘密是不可能的 , 不过 , 我们可以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披露的蛛丝马迹 , 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陵“地宫”的形式 。
唐朝共有二十一位皇帝 , 按照传统习惯 , 应有二十一座陵墓 , 因为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 , 所以实际上是二十座 。从外部结构来看 , 这二十座陵墓分为“堆土成陵”和“因山成陵”两种形式 。
所谓“堆土成陵” , 就是在平地上挖掘地宫 , 上筑覆斗型土冢以为陵头 。高祖献陵、敬宗庄陵等即属此类 。所谓“因山为陵” , 则是利用自然山峰作为陵头 , 在山的腹部开凿地宫 。著名的昭陵和乾陵就是这样建造的 。由于外部结构有所区别 , 其内部构造也可能有所差异 。就“堆土成陵”一种形式的陵墓而言 , 内部情况也未必完全相同 。当然 , “因山为陵”者也是如此 。
因为《新唐书·礼乐志》载 , 唐初权臣李义府和许敬宗认为 , 臣下不应当议论皇帝葬事 , 修《礼》时 , 去掉了有关帝王丧葬的条目 , 此后每当天子薨亡 , “皆临时采摄附比以从事” 。这样 , 各个陵墓内部情况肯定是不尽相同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 ,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 , 唐代新即位的皇帝 , 在为其父(或兄)举行国葬前 , 往往下诏 , 令中书门下及诸司长官 , 详议应缘山陵制度及丧仪礼物 , 要求“博询故实 , 务遵礼度 , 必诚必信 , 副朕哀怀” 。就是要效法前朝的山陵制度 , 按“礼”办事 。因此 , 尽管两种形式的陵墓之间和不同时期的陵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 但这些差异并不很大 , 可以肯定它们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 。
唐陵“地宫”的“羡道” 。
大量材料表明 , 唐代的帝王陵墓 , 无论是“堆土成陵”者还是“因山成陵”者 , 也不管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 , 都有一条沟通地宫的“羡道” 。羡道也叫“埏道” ,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墓道 。唐代盛行斜坡墓道 , 帝王陵墓也不例外 。“堆土成陵”的场合 , 一般是从土冢之南百余米处下斜凿隧 , 至于墓室 。“因山为陵”的场合 , 则是从山峰南腰斜凿而下 , 直入山腑 。羡道的长度因陵而异 , 并无定制 。据《唐会要》卷20记载 , 昭陵羡道长75丈 , 相当于现在232.5米 。这是“因山为陵”者的大体情况 。“堆土成陵”者无文字记载 , 因其陵园规模比“因山为陵”者小 , 羡道当在200米以下 。至于宽度 , 各陵也不一致 。据考古工作者实测 , 乾陵羡道宽3.9米 , 桥陵宽4米 。这些数字 , 远大于当时王公大臣坟墓的相应数据 。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 考古工作者曾发掘过唐代皇室和达官的墓葬 。这些坟墓皆堆土而成 , 墓道中大抵都有天井 。开凿天井 , 主要是为了取土方便 。据此 , 则“堆土成陵”的陵墓 , 羡道中很可能有天井 , “因山为陵”者可能没有 。《唐会要》载 , 675年 , 皇太子李宏死于合璧宫 , 唐高宗和武则天十分悲痛 , 将他追谥为孝敬皇帝 , 诏“其葬事威仪及山陵制度 , 皆准天子之礼” , 即按天子的规格操办丧事 , 同时派蒲州剌史李仲寂修造陵墓 。李仲寂所修地宫较小 , 不能容纳送终之具 。又派司衣卿韦机续成其功 。“机始于隧道左右开便房四所 , 以贮明器” 。由此看来 , 唐初献、昭二陵 , 似无“便房” , 乾陵以下 , 或许有之 。
- 隋唐|唐伯虎:人这一生,有一个知心爱人,足矣
- 隋唐|丈夫将妻子藏了七年,父亲知道后逼其写下休书,结果让所有人诧异
- 白御王高谈|隋唐好汉之:紫面天王雄阔海
- 隋唐|武则天14岁入宫,侍奉唐太宗11年,为何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对此你怎么看?
- 隋唐|天津曾是沧州榷场边境口岸
- 隋唐|李渊共四个儿子将他们的名字连起来李渊谋朝篡位是 “必然结果”
- 人生中|隋唐一大龄剩女,44岁才找到心上人,婚后生一女,成千古一帝
- 隋唐|这个皇帝看似昏庸,在位期间却做了一件大事,造福百姓千年
- 隋唐|唐宪宗与成德军区爆发的战争,为什么会虎头蛇尾?
- 隋唐|唐朝和宋朝相距53年 为何感觉隔了好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