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蜀汉“投降派”首领谯周:乞降只是小罪 亡国论危害更深|文史笔谈( 二 )


前有预言“代汉者 , 当涂高” , “当涂高”指魏 , 汉代又出现了各种以“曹”为名的官职 , 这不是暗示曹魏取代汉吗?杜琼这话其实也是有意无意说给谯周听的 。
这是两人的暗语 , 都想试探对方是否也同自己一样 , 觉得这朝廷必然要完 。
清代学者刘咸炘评道:“谯周熟闻其绪言 , 故以汉数当亡而劝降 。承祚(陈寿)师谯周 , 具载其谶语 , 直至常道将(常璩)犹津津言周之谶 。蜀之不能申大义者 , 以图谶也 。”蜀汉儒生毫无大义可言 , 多少是受了谯周谶语妖言的影响 。
杜琼深受蒋琬、费祎等大佬器重 , 但为人却静默少言 , 闭门自守 , 不问世事 。他也是怕祸从口出 , 所以少与人言 。
杜琼著《韩诗章句》十几万字 , 却从不教给儿子们 , 这本《韩诗章句》中可能也有不少大逆不道之言 , 不传儿子们是为了保护他们 , 以免肇祸 。
三国两晋南北朝|蜀汉“投降派”首领谯周:乞降只是小罪 亡国论危害更深|文史笔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谯周作《仇国论》乃亡国论
杜琼谶纬之术没有传儿子 , 谯周却受他启发 , 触类旁通 。
谯周认为 , “先主讳备 , 其训具也 , 后主讳禅 , 其训授也 , 如言刘已具矣 , 当授与人也 。”这话的意思是 , 刘备的备 , 是具有或完备的意思 , 说明刘备有帝位;而刘禅的禅 , 是禅让、授予他人的意思 , 说明刘禅的帝位终究要被取代 。
向充也曾听闻谯周之言 , 认为刘氏天下“当授与人” 。可见谯周的亡国论在蜀汉士人之间产生了很大影响 。
据《三国志·杜琼传》载:景耀五年(蜀亡前一年) , 宫中大树无故自折 , (谯)周深忧之 , 无所与言 , 乃书柱曰:“众而大 , 期之会 , 具而授 , 若何复?”
“曹”有“众”的意思 , “魏”有“大”的意思 , 众而大 , 天下之人都会归于曹魏 。“备”有“具”的意思 , “禅”有“授”的意思 , 具而授 , 刘备有天下 , 而刘禅转授他人 , 这国要完了 。
清代学者钱振锽怒评:“妖言惑众 , 其罪死;劝降 , 又其小者 。”谯周这话妖言惑众 , 是大罪死罪 , 后来劝阿斗降魏只算是小罪 。
谯周之恶就恶在不知道匡正主上 , 缠斗阉宦 , 反而散播谣言 , 滋生不安 。不等魏兵来犯 , 早就在朝堂上力争主和 , 在儒林中议论魏必代汉 。
谯周曾与尚书令陈祗在朝堂上争论主和还是主战 , 退而作《仇国论》 。
《仇国论》中虚构了一个小国因余之国和一个大国肇建之国 , 看国名就知道蜀汉承接东汉之末余 , 是因余之国 , 大魏则是曹氏新创的国家 , 是肇建之国 。因余之国的贤卿向智者伏愚子讨问以弱胜强之术 。
文章认为三国鼎立与秦末楚汉之争不同 , 不能一鼓作气消灭对方 , 而如同七雄争霸 , 应当学习周文王和勾践 , 休养生息 , 韬光养晦 。大国在和平时代容易懈怠生乱 , 小国常怀忧惧则总是勤修善政 , 所以能以少取多 , 以弱毙强 。
谯周的《仇国论》是想让小国蜀汉不要穷兵黩武 , 但坐等大魏自毙的思路也是清奇 。大国处和平之世确实容易懈怠内乱 , 按《仇国论》的策略 , 就像东吴一样 , 东吴国小 , 朝野上下可曾勤修善政?熬到了大魏自我灭亡 , 最后还是被晋统一了 。
《仇国论》历来受到儒家正统强烈批判 , 被认为是投降主义论调 , 确实属于亡国之论 。
读史观谯周之言行 , 在朝不能尽忠 , 亡国不能死社稷 , 终日妖言惑众 , 唯恐国不早亡 。可叹 , 这位诸葛丞相病逝五丈原时奔丧第一人 , 却屡发亡国之音 。
三国两晋南北朝|蜀汉“投降派”首领谯周:乞降只是小罪 亡国论危害更深|文史笔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妖言有罪 , 乞降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