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的矛盾,究竟是谁篡改了历史?

二十四史中总有两本《唐书》,一本编于五代年间,另一本编于宋仁宗时期,相隔了一百多年。其中,编于五代时期的那本被称为《旧唐书》,由后唐的史官编纂,他们站在唐朝官方的角度来写历史;而编于宋仁宗时期的那本则叫做《新唐书》,具有隔代修史的特点,代表宋朝人对唐朝的看法。
据说宋仁宗在读过《旧唐书》后,感到很不满意,他批评这本书“卑弱浅陋”,于是命欧阳修和宋祁重编一本《新唐书》。宋朝人对这本《新唐书》很满意,赞扬它“事增于前,文省于旧”,给予很高的评价。
耐人寻味的是,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却不依据《新唐书》,而是以《旧唐书》为据。对此,有人就曾说:“司马氏修《通鉴》,悉据《旧史》,于《新书》无取焉。”然而,这种说法是不客观的,司马光虽然主要以《旧唐书》为主,但在遇到两本《唐书》互相矛盾的地方,他并不是只采旧史,而是进行考证分析,择优而录。
《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有不少矛盾的地方,有些是出于史官的疏忽而造成的笔误,有些则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故意篡改历史,所以需要辩证分析。
 新唐书|《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的矛盾,究竟是谁篡改了历史?
文章插图
《新唐书》想要还原被《旧唐书》掩盖的历史
《新唐书》对《旧唐书》进行删改
《新唐书》的编纂者们对《旧唐书》不满意,所以有意要消除这本书的影响,其中在论赞方面,《旧唐书》的内容几乎被删除殆尽。欧宋二人专门为《新唐书》写了原创性的论赞,阐述宋朝人的价值观。
在内容上也《新唐书》也对《旧唐书》进行了删减,从删除的地方可以看出欧宋二人对史料的取舍倾向。按理来说,史书追求的是周详悉备,能不删的地方就尽量不删。但欧宋二人对《旧唐书》的删减幅度很大,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想要追求文字精简、通俗易懂的阅读效果,嫌弃《旧唐书》过于冗杂的毛病。
《新唐书》对《旧唐书》的删减之处可以通过对比两本书的内容来查找。其中,传记里的文章被删得最多,例如《长孙无忌传》中把唐太宗的《威凤赋》删除;《李百药传》里的《封建论》全被删去;《李密传》中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一字不取;《李德裕传》中的数篇文章也全被删削。欧宋大概认为史书的任务在于记载传主的事迹,而并非收录其著作;因为在宋朝时,经、史、子、集已经分开,传主的文章可以收入本人的文集里,并不需要在史书传记中全篇采录。这种删减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使《新唐书》读起来很通顺流畅。
此外,《新唐书》对志怪的内容也很排斥,认为这些记载可信度低,不值得收录。例如《刘沔传》原本记载了刘沔曾夜战负伤,卧于草丛之中,因月黑而不知归路,正愁苦之际,忽然梦到有人拿着蜡烛来为自己引路,于是他便循着烛光走回了营帐。这段内容神秘诡异,是否真实只有刘沔本人才知晓,所以《新唐书》将其全部删除。
然而,《新唐书》中也有许多不该删却被删掉的内容。其中本纪部分删减得最厉害,据统计,《新唐书》里的本纪字数只相当于《旧唐书》的十分之三,其删减程度可想而知,疏漏脱误,亦可见一斑。
 新唐书|《旧唐书》与《新唐书》之间的矛盾,究竟是谁篡改了历史?
文章插图
既删了该删的,也删了不该删的
《新唐书》对《旧唐书》进行增补
《旧唐书》的篇幅要比《新唐书》大,其内部皆依据唐朝实录,按理来说应比后者详细。但由于唐武宗之后的史料缺失,导致《旧唐书》对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这六朝的历史语焉不详。也就是说,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中,关于最后五十多年的记载相对简略。这点从《旧唐书》的《皇后传》里就看得出来,在写到武宗的母亲韦氏、宣宗的母亲晁氏、懿宗的母亲王氏时,都备注了“事阙”两个字。连一国之母的事迹都无从知晓,可见这个时期史料残缺到了何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