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欧股份|400亿市值的绝味食品,一骑绝尘( 二 )


但绝味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
2011年 , 绝味食品门店数量为3686家 , 而周黑鸭的门店数量尚不足千家 。 规模优势下 , 绝味食品的增长势头强劲 。 2011年 , 绝味获得了复星集团、九鼎投资的加持 , 同样开始疯狂跑马圈地 。
2015年 , 周黑鸭营收24亿元、毛利润13.7亿元 , 绝味营收29亿元、毛利润3.86亿元 。 周黑鸭营收跟绝味差5亿元 , 毛利润却高出近10亿元 。 这一年周黑鸭在港股上市 , 它的直营模式几乎完胜绝味的加盟模式 。
2
第二轮:上万家绝味店铺的绝地反击
要弯道超车 , 做连锁最快 , 快是制胜的关键 。
鸭脖子本身终端服务比较少 , 产品的标准化好 , 所以只要做好品控 , 大规模复制并不难 。 绝味的产品都是中央厨房前一天晚上生产出来并配送到店的 , 开店的老板只需要每天把货卖掉就行了 。
绝味鸭脖开店的初始投入大约15.5万元 , 客单价约为25元 , 单店的年销售额约为85万元 , 加盟商的毛利率为45% , 投资的回收周期仅为7个月 。 门槛低 , 收益好 , 让绝味鸭脖店铺爆发式增长 。
狂奔的绝味 , 每年“长出一个周黑鸭” 。 周黑鸭至今全国只有一千多家店铺 , 而这个店铺数目仅是获得资本加持后 , 绝味鸭脖的年扩张速度 。
弯道超车 , 绝味有它的特色 。
首先 , 店铺人员的积极性高 。 绝味作为投入低的夫妻小店 , 只要做到总部与加盟店的利益一致 , 店员的干劲就会很足 。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 , 周黑鸭的员工定时上下班 , 而绝味鸭脖的店半夜还开着 , 这必然会帮助店铺提升业绩 。
其次 , 投入产出比高 。 绝味主要在菜市场和街边开店 , 其店铺面积小 , 租金低 , 坪效高 , 从而让小店铺可以快速回本 , 提升利润 。
再次 , 规模优势 。 当有1000家店的时候 , 竞争的重心在于口味、质量 。 店铺的数量超过1万家 , 它的优势就不只是鸭脖好吃那么简单了 , 其规模优势成为了另一个护城河 。
规模促进了绝味的信息化管理 , 公司早在2009年就上SAP , 这么多年在信息化上面投了几个亿 , 让分散的绝味店铺织成了一张大网 。
绝味上万家店铺 , 也促进了企业的标准化能力 。 为了高效复制 , 总部将加盟商的选址、建店、开业等标准化;关键岗位的标准化 , 例如导购、收银、店长等标准化;内部管理系统标准化 , 包括各门店的库存数量 , 销售额的统计以及客户群体的管理等等 。
规模化还促进了企业培训、管理的能力 。 管理部门通过“一司一班一会”制度(一司:分期管理加盟商;一班:加盟商EMBA研修班;一会:加盟商委员会) , 保证店铺互相监督、平稳提升 。 公司建立绝味管理学院 , 通过线上学习社群、平台 , 线下集中培训、工作坊 , 岗位上的导师指导、任务体验 , 提升加盟商的业务水平 。 面对庞大的加盟商 , 做到有条不紊是很不容易的 。
规模效应下 , 绝味真正的杀手锏是供应链 。
绝味的规模优势 , 在生产和经营的第一个环节——采购环节就体现出来 。 巨大的规模优势下 , 绝味的采购成本只有周黑鸭的70% , 这支撑了绝味价格可以走亲民路线 。
从生产环节上来说 , 鸭脖没有什么技术壁垒 , 规模优势可以把设备、人员、管理成本摊到最薄 , 所以店铺增多 , 绝味的利润率也就上来了 。
从物流配送上来说 , 绝味在全国有21个中央工厂 , 300公里半径均匀覆盖全国 , 可以24小时完成冷链配送 。 密集的销售网点 , 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
最后是销售环节 。 上万个店铺就是上万个销售终端 , 它们把绝味的鸭脖分销给千万个用户 。 快消品往往是得渠道者得天下 , 周黑鸭单店营业额再高 , 一个店铺被五六个绝味鸭脖店铺包围 , 也很难突出重围 。
遍地开花的绝味 , 区域发展最为均衡 , 先发优势明显 。 而周黑鸭集中在华中地区 , 煌上煌集中在江西地区 。 在强调规模效应和市场占有率的大背景下 , 连锁经营模式快速发展 , 成为现代商业运营组织方式中的“香饽饽” 。
和加盟相比 , 直营店的扩张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 至2020年年底 , 绝味食品、周黑鸭的门店数量分别是12399家、1755家;营收分别为52.76亿元、21.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1亿元、1.51亿元 。 绝味弯道超车成绩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