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38年3月12日 , 德国军队越过德奥边境进入了奥地利 , 此事标志着德奥两国正式合并 。 抛开历史问题和政治因素不谈 , 当时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受到了两国人民的欢迎 , 颇有一种“大势所趋”的感觉 。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次所谓的“和平进军” , 实际上也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一次“突击考核” , 因为德国装甲部队要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 , 从德国的帕绍行进170英里后抵达奥地利的维也纳 。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少数注意到这一事情——也可能是战后对此有所了解的人 , 在他撰写的《丘吉尔回忆录》里对当时进入奥地利的德军 , 尤其是德国装甲部队可没有什么好的形容 , 或者说德奥合并里的德军在他眼中表现的糟糕无比 , 就像是一群没见过世面 , 且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的杂牌军一样 , 我们不妨看一下丘吉尔先生是如何形容的 。
凯旋地进入维也纳一向就是这个奥地利籍的“小班长”(希特勒)的梦想 。 在3月12日星期六的夜晚 , 奥地利首都里的纳粹党人已经计划好了要举行一个火炬大游行来欢迎这位大英雄 。 但是入侵的德军却没有一个士兵到达 , 只有三个坐火车来的设营人员先行到达 , 于是这三个人就被他们举起在街上游行了……
这个事件的内幕原因很迟才泄露出来 , 原来德国的“战争机器”越过国界之后就慢慢开不动了 , 到林茨附近更完全停顿了下来 。 尽管天气良好 , 道路也很平滑 , 但是多数的战车却都抛了锚 。 而摩托化的重炮更显出了它的弱点 , 从林茨到维也纳的公路上完全被重型车辆挤得水泄不通 。 第四军团的司令 , 希特勒的宠臣 , 赖兴瑙将军对于这一次暴露德国陆军弱点的事件 , 应该完全负责 。
希特勒本人的座车从林茨经过时 , 看到这个交通阻塞的情形 , 就不免大光其火 。 之后轻型战车在混乱之中勉强前进 , 到了星期天的上午才到达了维也纳 , 而重型战车和摩托化的重炮则都改用火车装运 , 一直等到阅兵大典将要开始的时候才刚刚赶上 。 希特勒在兴奋过度的群众拥护之中 , 进入维也纳 , 这是举世皆知的镜头 。 可是在这个神秘的光荣的背面 , 却有这样一个不平凡的内幕 。
【丘吉尔|德国装甲部队在奥地利表现糟糕?古德里安:丘吉尔胡说八道】事实上 , 希特勒对于他的军队这样的丢脸 , 是大为震怒 , 他痛骂他的将军们 , 可是他们却也反唇相讥 。 他们指出希特勒没有听信弗里奇的忠告 , 因为弗氏早就曾经提出警告说 , 德国的力量还不足以冒险一战 。 不过外表上却还是粉饰得很好 , 一切的仪式和典礼都还是照样进行……
不难看出 , 从字里行间里丘吉尔的话都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 似乎德军在奥地利是丢了脸一样 , 整个对奥地利的进军行动也如同闹剧一般 。 我们不妨这样理解 , 丘吉尔在回忆录里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德国在1938年的虚弱和不堪一击 , 毕竟一支处于非战斗状态下的军队连行军都出现交通堵塞 , 那么这支军队有什么好被害怕的呢?坐视德国人崛起绝对是英国那些绥靖主义者的错误 , 要是他丘吉尔就绝对不会让德国人崛起 。
那么 , 德军在奥地利的表现到底如何?德国装甲部队是否表现得如此拉胯呢?这一点 , 我们可以看看德奥合并的亲历者 , 德国装甲兵之父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如何说的 。 毕竟他当时就率领德国第2装甲师和警卫旗队师向维也纳方向前进 , 他的话相信是最有说服力的 。
在古德里安撰写的回忆录里 , 有关丘吉尔对德奥合并的说辞是被引用了的 , 而古德里安将丘吉尔的话评价为“道听途说” , 就差没指着丘吉尔的鼻子骂其为“胡说八道”和“满嘴跑火车” 。
作为德奥合并的亲历者和德国装甲部队的领导者 , 古德里安当时确实遇到了一些麻烦 , 比如说德国第2装甲师从驻地维尔茨堡赶到帕绍时没有携带足够的油料 , 而且也没有奥地利地图可供使用 。 这些问题很快就被古德里安解决了 , 油料他从帕绍的一个军用油料仓库拿到了 , 而地图则使用了奥地利旅游地图 , 起码他的部队按时开进了奥地利 。
- 淄博市委|更好淄博|市人大代表卢德国:讲好陶琉故事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 德国纳粹|环球掠影|备受鲁迅推崇的德国女艺术家原来是她
- “谁想了解德国,就读他的书”,伦茨长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在大陆翻译出版|读书 | 长篇小说
- 德国人|侨乡青田风味:演绎舌尖上的“中西合璧”
- 黄金立方体|德国艺术家在纽约创作“黄金立方体”,纯金打造价值7600万人民币
- 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 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用歌声祝福北京冬奥
- 社交媒体|德国作家:在北京过年感觉很安全
- 中德|疫情下穿行中德之间的德国作家:“在北京过年感觉很安全”
- 作家|疫情下穿行中德之间的德国作家:“在北京过年感觉很安全”
- 乡村|全球连线|德国小哥为何爱“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