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雕塑家凯绥·珂勒惠支1867年7月出生于柯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这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不仅在西方艺术界声名远播,也为不少中国民众所熟知。将珂勒惠支介绍到中国的,正是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
20世纪20年代后期,鲁迅开始接触到20世纪初欧洲的新版画艺术,认为木刻艺术有利于改造大众意识,推动社会及政治改革。1930年代起,鲁迅开始收集珂勒惠支公开发行的版画作品,包括有其亲笔签名的原拓版画。1931年2月,柔石、胡也频等5名左联作家遇害。为纪念自己的学生和朋友柔石,鲁迅在《北斗》杂志创刊时,将珂勒惠支的木刻版画名作《牺牲》交给《北斗》发表。这是珂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进入中国观众视野。1936年,鲁迅自费刊印出版《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这也是中国出版的第一本珂勒惠支作品集。
文章插图
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凯绥·珂勒惠支博物馆。
文章插图
凯绥·珂勒惠支博物馆的内部陈列。
珂勒惠支的作品,影响了陈铁耕、胡一川、黄新波等当时一大批中国版画艺术家。在鲁迅看来,“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右”。他还曾通过美国女采访人员史沫特莱的介绍与珂勒惠支通信,希望邀请她为中国进行版画创作。
柏林普伦茨劳尔贝格区魏森伯格大街是珂勒惠支与家人生活超过50年的地方。为纪念这位艺术家,这一街道早已更名为珂勒惠支大街,大街旁边的公园也在1947年正式更名为珂勒惠支广场。1958年,雕塑家古斯塔夫·塞茨创作了一座珂勒惠支坐姿铜像,置于广场当中。一如珂勒惠支的大部分自画像,这座铜像表情严肃,似乎正陷入深思。
文章插图
位于柏林珂勒惠支广场的珂勒惠支铜像。
“这是一个无助而彷徨的时代,我承认自己的艺术是有‘目的’的,我要经历这个时代、勾勒这个时代、影响这个时代。”就像珂勒惠支广场中的那尊铜像所展现的,珂勒惠支终其一生始终是一名严肃的思考者。她的艺术作品始终与民众站在一起,体现着德国大众的生活,他们的疾苦、贫穷、饥饿、悲伤,他们所经历的战争与死亡。其作品中体现的悲悯和力量感,恐怕是其能得到鲁迅如此高度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珂勒惠支12岁时,父亲看到了她的艺术天赋,开始安排她进行绘画和复制石膏模型的学习。从青少年时期起,珂勒惠支就对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创作有着天然的兴趣。16岁起,她开始对水手和农民人群进行绘画创作。年轻的珂勒惠支先进入了柏林一所女子艺术学校就读,后又进入慕尼黑女子艺术学校进行学习。
在慕尼黑期间,珂勒惠支认识了人生伴侣——医学生卡尔·珂勒惠支。二人结婚后,搬到了魏森伯格大街,并相继生下汉斯和彼得两个儿子。他们居住的地方生活着大量底层劳动人民,不少人经常来找卡尔看病。与他们的接触让珂勒惠支更加了解底层民众的困境,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他们的真实处境。《织工起义》《农民战争》等版画组画都是该主题下的经典作品。
文章插图
凯绥·珂勒惠支博物馆陈列的珂勒惠支及其家人介绍。
1914年10月,她的次子彼得在一战中丧生。丧子之痛让珂勒惠支经历了极其痛苦的时光。从1914年起,她开始为彼得及其他阵亡的战士创作纪念碑。今天,这一名为《阵亡儿子的双亲》的雕塑被放置于比利时弗拉兹洛德军士兵公墓,这里也是彼得最后安葬的地方。
【 德国纳粹|环球掠影|备受鲁迅推崇的德国女艺术家原来是她】珂勒惠支信奉社会主义思想和反战思想,自身的遭遇和周围人的儿子接连离世,使她更加坚定了反战信念。此外,珂勒惠支还最终被国际共产主义思想所吸引。1927年,她还曾受邀前往苏联参加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活动。
文章插图
凯绥·珂勒惠支博物馆中展示的《绝不要战争再来》海报。
彼得的离世成为珂勒惠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18年,珂勒惠支引用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句“谷种不该被磨粉”,反对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战争。1919年,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卡尔·李卜克内西被害,珂勒惠支为此创作木版画《悼念逝者》。1920年,珂勒惠支被选为普鲁士艺术学院成员,这也是该国第一位女性获此荣誉。1933年德国纳粹上台后,由于与作家海因里希一同签名号召左翼党派团结反对法西斯危机,她被迫放弃了这一职务,其艺术作品也被移出博物馆并禁止展出。但这并没有阻止珂勒惠支艺术创作的脚步。1942年,当珂勒惠支陆续失去了丈夫和孙子之后,她创作了其人生中的最后一幅画作——同样以歌德诗句为题的《谷种不该被磨粉》,画中展示了一位母亲张开双臂,尽力护住3个孩子,再次体现了她坚定的反战态度。在二战还有16天就要结束的时候,珂勒惠支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 多巴胺|2021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
- 淄博市委|更好淄博|市人大代表卢德国:讲好陶琉故事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 古斯塔夫|犹太夫妇的收藏遭纳粹掠夺,71年后比利时博物馆“物归原主”
- 功夫|虎年元宵节,北京环球影城“解锁”花灯会
- “谁想了解德国,就读他的书”,伦茨长篇小说代表作首次在大陆翻译出版|读书 | 长篇小说
- 巴西环球电视台|外国友人眼中的开幕式:美轮美奂 非常特别
- 德国人|侨乡青田风味:演绎舌尖上的“中西合璧”
- 开市|年画话年俗| 年俗
- 黄金立方体|德国艺术家在纽约创作“黄金立方体”,纯金打造价值7600万人民币
- 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 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用歌声祝福北京冬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