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日之中国已发展成为工业之强国 , 中国的基建技术逐渐被世界认可 , 成为了有目共睹的“基建狂魔” 。
中国的工程技术凭借性价比高、质量好等优势屡次斩获国际订单 , 彻底走出国门 。
这样的成就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 。
建国之初 , 我国的工业技术严重落后于世界列强 , 基建工程必备的起重机更是只能从德国等老牌工业大国进口 , 工业制造技术处处受限制 。
当时 , 有不少工业强国瞧不起我国 , 甚至对我国外出学习的工程师出言不逊 。
傲慢是有代价的 , 在德国工程师一次口出狂言后 , 一位有骨气的中国女工程师埋头钻研20年 , 最终凭借技术让德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她的名字叫孙丽 , 因为她的努力 , “世界第一吊”属于中国 。
起步: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 , 创新发展举步维艰1972年 , 孙丽出生 , 那个时候 , 新中国才成立20多年 , 百废待兴 , 拥有报国理想的孙丽在大学的时候攻读了工业技术 , 毕业后不久 , 22岁的孙丽加入了徐工集团 。
徐工集团有自主研发起重机项目 , 当时 , 经过一番努力 , 徐工集团的研究员自主研发了一台有50吨履带的起重机 。
然而把这个成就放于当年的世界制造业 , 已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 , 同年 , 德国就制造出了800吨履带起重机 。
在技术上自主研发、自我突破太难了 。
那么 , 如果不自主研发 , 而是购买国外生产的起重机来用是不是就可以赶上技术落差呢?不是的 。
由于不少制造业强国看不起当时技术贫弱的中国 , 在中国向他们购买起重机等工业器械的时候 , 他们会将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当作新品卖给中国 。
这就导致购买回来的工业器械使用年限短、技术落后等问题 。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买得了产品 , 求不来核心技术 , 要想成就制造业强国 , 就不能在国之重器的制造上仰人鼻息 。
要怎么办呢?当时的研究人员想到了一个办法:出国学习 。
忍辱:德国工程师评价“中国人永远学不会”孙丽一行技术人员前往德国利勃海尔学习 , 由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 , 当时已经拥有制造800吨履带起重机技术的德国利勃海尔工程师不太看得起他们 。
但是孙丽没有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泄气 , 反而发愤图强决定超越他们 。
【美国海军|中国女工程师遭到德国嘲讽后,埋头钻研20年,造出承重4000吨起重机】在参观的时候 , 孙丽和她的同事想要用拍照记录下有关技术 , 于是 , 他们请求
令他们意外的是 , 德国工程师不仅同意了他们的拍照要求 , 甚至允许中国工程师直接用摄像机摄像 。
这些德国工程师真的是出于好心 , 想要在技术上辅导中国工程师才这么做的吗?不是 。
在孙丽等人对着起重机摄像之时 , 傲慢的德国工程师说道:“反正拍下来也无所谓 , 中国人永远都学不会” 。
这句话对于中国人、对于孙丽等中国工程师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
孙丽暗下决心 , 一定要证明给德国人看 , 中国会成为新时代的制造强国 , 中国的起重机将会是世界第一的起重机 。
腾飞:世界第一吊由中国制造
孙丽回国后潜心研究起重机的制造技术 , 着力提高中国自主研发起重机的承重能力 。
2002年 , 在她接到150吨履带起重机的塔臂研发任务时 , 她的女儿才仅有半岁 。
嗷嗷待哺的小婴儿需要妈妈的照顾 , 但是为了国家的荣誉 , 孙丽不得已放弃了对小家庭的陪伴 。
她毅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 为工程起重机设计、制造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绞尽脑汁 。
为了寻求攻克技术难题的方法 , 孙丽白天前往全国各地的工地上调研搜寻数据 , 晚上则在办公室里加班绘图做数据分析 。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鉴赏|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创作与鉴赏研讨会举办
- 舌尖上的中国|人老了才知道,不管多穷,也别端这三种碗
- 中国将在非开展“百企千村”活动
- 数字|中国首个中医药古籍IP数字藏品《本草纲目》金陵本发布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
- 名家|“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展出名家力作13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