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玻色因( 二 )


风口上的玻色因
本文插图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结构
相关文献表明 ,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非对映异构体比例大约为50/50 , 通过对欧莱雅集团旗下玻色因含量比较高的一些化妆品进行破乳分析 , 可以发现这两种异构体基本分布基本在50/50-70/30之间 , 或许是考虑到了合成及提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 一般可以认为50/50-70/30都是合适的范围 。
这样看来 , 不是所有的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都能叫玻色因 。
然而 , 国内一些宣称为“玻色因”的原料当中 , 有的产品杂质太多 , 玻色因纯度和含量很低 , 有的产品成分确实是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 , 但只有一种异构体存在 。 单一异构体的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功是否能达到欧莱雅集团的玻色因那样的功效 , 目前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 。 另外 , 有的成分确实满足是一对同分异构体的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化合物 , 但异构体的比例不对 , 甚至正好相反 , 这应该也不能算是真正的玻色因 。
实际应用表明 , 真正的玻色因在较高的浓度之下对皮肤没有毒性 , 这也就是为什么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有的宣称玻色因的产品添加量高达30% 。
如何鉴别玻色因的品质与真伪?
由于近年来玻色因成分大火 , 国内化妆品企业也纷纷追逐玻色因风口 , 不少企业将精力投入产品品类、配伍性及功效验证等方面的研究 , 却忽视了对玻色因原料品质的甄别 , 研究到最后 , 才发现所用的原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玻色因 , 有些甚至是品质低劣的产品 , 因而走了不少弯路 , 白白浪费研发时间 。
据相关行业人士介绍 , 目前用来检测、鉴别玻色因品质最为合适的方法是通过核磁共振碳谱来实现 。 由于核磁共振氢谱中氢的信号相互裂分 , 有时有稀释溶剂 , 导致氢谱显得复杂 , 而核磁共振碳谱则能简单明了地显示每一个碳 , 且能初步根据碳信号的强弱 , 判断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 。
风口上的玻色因
本文插图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核磁共振碳谱
此外 ,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本身无气味 , 但有些市售产品会带点醋酸味 , 这是因为在合成过程中会产生乙酸 。 完全除去反应产生的乙酸盐很困难 , 但产品除杂越好 , 气味则越淡 。 酸味会影响化妆品香味的好感度 , 因此 , 尽可能低的酸味 , 也就意味着尽可能低的乙酸盐残留 , 是评估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
对此 , 成都慧捷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慧捷斯)总经理狄磊勤表示:“国内不少厂家推出的玻色因原料 , 大多浓度在30%左右 , 通常以多元醇和水等为溶剂 。 这种浓度主要参考了欧莱雅集团的相关文献 。 ”
据狄磊勤介绍 , 采用低浓度的溶液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动化生产供料的需要 , 毕竟高含量玻色因太粘稠了 。 国内很多原料商也采用了这种低浓度原料的溶液 , 但这就难以避免的会存在有些产品纯度不够、含量不够、杂质较多、原料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 , 而这些问题恰巧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化妆品企业难以通过简单的检测发现的 。
狄磊勤还表示:“如果能拿到高含量的玻色因产品 , 纯度越高 , 杂质越少 , 它潜在的副作用和安全风险就越小 。 如果能拿到高含量的玻色因样品 , 化妆品厂家只需要花两三百元 , 对其进行核磁检测 , 从核磁谱图就能看出当中是否有杂质 , 确定玻色因的结构与对映体的大致比例 。 如果用的是低浓度溶液 , 进行核磁检测前 , 还要经过烘干水分、分离多元醇等步骤 , 成本高、难度大 。 ”
由此可见 , 采用高纯度玻色因 , 可以帮助企业大幅减少检测、研发的时间和成本 。 对此 , 慧捷斯在近期也推出了品牌名为“西塞因”的玻色因原料产品 , 不同于市面上30%浓度的溶液 , 西塞因的纯度达到了98%以上(含量≥95%) 。 据介绍 , 西塞因的合成过程也遵循了类似欧家的绿色化学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