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的玻色因


抗衰新秀 。
文|长风
玻色因大红大紫 , 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 随着欧莱雅旗下众多品牌纷纷在其明星产品中添加玻色因 , 含玻色因的产品线也日趋丰富 。
赫莲娜、修丽可、兰蔻、科颜氏、羽西、美即、理肤泉等多个品牌都推出了以玻色因为主要卖点进行宣传的产品 , 如赫莲娜黑绷带面霜、欧莱雅紫熨斗眼霜、兰蔻菁纯臻颜眼霜/晚霜、兰蔻新黑金臻宠面霜、圣罗兰妍活青春精华液、科颜氏新集焕白均衡亮肤淡斑精华液等 。
中国消费者 , 尤其是“成分党”们 , 对玻色因的追捧也随之高涨 。 越来越多的人能有更多的机会使用含玻色因的产品 , 销量和关注度是最好的口碑 。 因此 , 玻色因的使用效果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 可以说 , 欧莱雅以一己之力带火了玻色因 。
玻色因的起源
玻色因其实是一种复合物 , 其关键成分所对应的化合物INCI(国际化妆品原料)名称为“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 , 目前看来它已等同于日常所说的“玻色因”了 。 欧莱雅的研究工作者最先发现了它并加以研究和应用 。
早在1999年 , 欧莱雅集团就在法国申请了玻色因的合成专利 , 并于2006年添加到产品中 , 作为一种抗衰老成分进行宣传 , 前期比较低调 。 直到2018年 , 随着欧莱雅旗下众多品牌强势推广 , 才使得玻色因广为人知 。 目前 , 玻色因还没有在中国进行商标注册 。 玻色因的英文Pro-Xylane原本是商品名 , 在国内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原料代名了 。
风口上的玻色因
本文插图
▍玻色因原料和明星产品:高纯度玻色因粘稠度比蜂蜜略高 , 但水溶性很好
目前 , 在小红书上 , 与“玻色因”相关的笔记多达7万多篇 。 青眼以“玻色因”为关键词在天猫进行搜索 , 显示有501件相关商品 , 除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 , 不少本土品牌也有宣称添加玻色因的产品 , 例如百植萃、米蓓尔、米加MIGNON MAIMAI、珂浦生物、小尼芳香等 , 在它们的主打功效中 , 抗衰老、抗皱、紧致、保湿出现的频率颇高 。 显然 , 玻色因已成为国产品牌追逐的又一个风口 。
去年下半年 , 国内原料商闻风而动 , 纷纷通过整合资源或迅速立项着手研究开发玻色因 , 很快 , 国内市场上就出现了“玻色因”的身影 。 这为众多敏锐的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开发玻色因产品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
但随着市场上“玻色因”产品的日趋丰富 , 配方师们的困惑随之而来 , 不少供应商都宣称自己的原料是玻色因 , 也能提供一些图谱 , 但彼此差别悬殊 。 偶然的机会 , 长风与贝乐科(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宁继彬聊及此话题 , 作为国内较早研究玻色因相关产品的人士 , 宁继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
宁继彬认为 , 玻色因本是“舶来品” , 刚开始大家只是通过文献去了解它 , 对国内生产商来说 , 前期的主要工作就是仿制 。 在合成方法和工艺方面 , 尽管有欧莱雅的相关专利文献“指引” , 但真正去合成、纯化时会碰到很多需要解决的难题 , 这就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 , 各家得到的“玻色因”产品不一样 。
宁继彬还表示 , 既然要生产玻色因 , 产品能对标至关重要 。 要仿制产品 , 生产者研究并建立质量标准更为重要 。 如果有了标准 , 没有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去分析评估 , 也是不靠谱的 , 因此检测方法也需要同步开发 。 由于玻色因结构及其组分的特殊性 , 难以用常规的检测器和检测方法去做定性和定量的测评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国内已经有原料公司及化妆品企业找到并能熟练使用一些方法去定性、定量地分析“玻色因”了 。 因此 , 相信玻色因“鱼目混珠”的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
什么才是真正的玻色因?
玻色因所对应的化合物叫做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 。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分子式为C8H16O5 , 根据相关文献 , 该产品是由一对非对映异构体组成 。 从本质上讲 , 玻色因是由两个非对应异构体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