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蒙古国现在有多惨?在首都流浪的游牧人,只能住下水道( 二 )


受害者中 , 就包括牧羊人 。
在牲畜私有化之前 , 畜牧业统一由蒙古政府管理 , 牧民只要老老实实放牧就好 , 每个月定时拿工资 , 虽然工资不多 , 但也足以维持生活 。
【乌兰巴托|蒙古国现在有多惨?在首都流浪的游牧人,只能住下水道】但完全西方化改革后 , 固定供给没有了 , 只会放牧的牧民对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一窍不通 , 以至于最后沦落到了连温饱都无法保障的地步 。
最后 , 难以维持生计的牧民只能走出牧区 , 赤手空拳地来到陌生的城市乌兰巴托 。
他们为何不选择其他城市 , 而选择乌兰巴托呢?
这和蒙古国真实的地理环境有直接关系 , 其实蒙古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 到处都是蓝天白云 , 绿草茵茵 , 相反蒙古国80%的都是荒漠 , 宜居的地方只有乌兰巴托沿线 。
所以为了生存 , 大量谋求生计的牧民 , 只能远离家乡 ,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乌兰巴托找工作 。
然而 , 城市生活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
3、
当时 , 在很短的时间内 , 乌兰巴托就涌入了大量牧民 。
但“饼”就那么大 , 并没有足够多的工作机会 , 提供给前来谋生的牧羊人 。
除了放牧 , 没有任何技能的他们 , 与这座城市格格不入 。
但留在这里 , 起码还有机会 , 所以即使艰难 , 牧羊人仍坚持留在首都乌兰巴托 。
想在这座城市扎根 , 一间庇身之所不能少 。 然而 , 牧民们非但没有能力购房 , 甚至连租房都难以承受 。
最初 , 为了解决居住问题 , 牧民们在乌兰巴托的市郊地带自建蒙古包 。
现在去乌兰巴托 , 就会发现高楼耸立的城市的边缘 , 形成了一片由牧民自建而成的蒙古包群落 。
这群人虽然生活在城市边缘 , 却依旧住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蒙古包里 , 他们好像融入到了城市 , 却又好像与这座城市无关 。
从苏联解体至今 , 有数据显示 , 乌兰巴托聚集了蒙古近70%的人口 ,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来自于偏远地区的牧民 , 这些人中6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市郊的蒙古包区 。
随着牧民的大量涌入 , 乌兰巴托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 , 房价也逐年高涨 。
与此同时 , 城市边缘的蒙古包也越建越多 , 而且逐渐呈现了向外扩展的趋势 。 为此 , 蒙古政府不再允许牧民们随意搭建蒙古包 , 并将私自搭建的蒙古包视为违法行为 。
得不到政府承认的蒙古包区 , 自然也无法得到国家相应的房屋保障和社会服务设施 。
他们住在城市边缘 , 却在各方面都是“边缘人” 。
他们享受不到自来水 , 只能在社区机井旁排长队打水;他们上厕所还要靠露天挖坑解决;洗个澡还得跑到车程2小时的市中心等 。
尽管如此 , 起码他们有一处避风的住所 , 而那些后来者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
因为买不起房 , 也不能私自自建蒙古包 , 他们沦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 为了活命只能钻到暗无天日的地下道里 。
这些人的生活 , 完全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
那么 , 到底是谁造成了他们今天的境遇呢?
蒙古?美国?这个时代?……
如果说一个都没有 , 那自然不可能 , 如果只说是其中一个 , 似乎也不完全对 。
4:
其实 , 蒙古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并不是顺势而为 。
归根结底 , 蒙古是被美国等西方国家推着走的 , 这种并不顺应时代和国情的变革 , 必定会出问题 。
而那些藏于地下世界的人 , 被困于城市边缘 , 生活不便利的人 , 还有因为无处安身 , 而冻死在乌兰巴托夜晚的人 , 皆是变革后的牺牲品 。
他们被“推”到城市里 , 没有学历没有技能 , 被这座欣欣向荣的繁华都市排斥着 。
他们得以谋生的工作 , 是城市人不愿意做的脏苦累的工作 。
他们没有社会保障 , 时常会遇到被拖欠工资 , 甚至无法拿到工资的情况 。
即使这样 , 他们也无处伸冤 。
但对于这些牧民来说 , 最心寒的莫过于对未来的渺茫 。
他们即使再辛苦再努力 , 依旧不被这座城市所接受 , 依然生活艰难 , 他们像影子一样游走在边缘地带 。
在蒙古这类小型的发展中国家 , 到底是曾经的社会主义 , 还是后来的西方自由主义 , 哪一种体制更适合他们?相信百年以后 , 甚至更短的时间终将会给出答案 。
但在漫长的等待中 , 最苦的莫过于那些牧民 。
愿那些从艰难中走来 , 却又走向艰难的牧民们 , 有朝一日可以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文/木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