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样才能考试超常发挥( 二 )


首先,紧张本身来说,也有两面性,它让我们关注细节,高考来说本身就是一个特别需要仔细的考试。
毫厘之差就会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所以紧张是需要的,所以在考试中,寻找到一个,“紧张”与“放松”之间的最佳适度,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让自己能够得到其中所具有的最佳适度。
而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过度紧张”的状态呢?
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构建强联系,减少让自己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的步骤”。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以讲课或者演讲为例,刚上台第一次讲课的人,永远都是紧张的。
我还记得当年我在xdf上课的时候写的逐字稿,几十万字的东西,在家里不断的背诵,上课的效果看上去妙语连珠,其实都是提前备出来的。
在台上讲课镇定自若,但是在讲台下的双腿都是在不断抖动的。
但是到了现在,无论是从台风上,还是从讲课上,我都摆脱了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呢?
无他,唯熟练罢了。
而且这个熟练本身来说,很专精——我记得我做老师已经游刃有余的时候,大学毕业后去广告公司,当我和甲方去提自己的方案讲PPT的时候,我又开始紧张了,而我第一次开家长会的时候,紧张感再一次袭击到我的身上。
而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熟练——熟练,让我减少了思考,让我对于一个行为本身的结果,产生了非常稳定的预判。
比如我给学生上课,第一次很紧张,但是时间久了就不紧张了,因为我可以非常清晰的了解到,我讲的每一句话,所产生的效果。
而讲方案和家长会的时候,也是,第一次紧张之后,时间久了,我也自然知道自己讲的内容,会带来家长以及甲方什么样子的反馈。
而当我不需要花时间去想我讲出来的话会带来什么效果之后,我就开始更加专注于我述说的内容本身了。
其实对于同学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为什么高考的时候,熟练有时也是一种优势?就是在于,长期的训练,能够让你产生强联系,能够对于自己解题步骤,以及分析的逻辑所带来的效果,产生一种准确的期望。
而这个期望之下,你就能够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准,不会因为专注的点不对而导致自己因为过度关注了某一个细节而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当你能够找到正确的方法,找到了正确的破解之道之后,你才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水平做到更加正常的发挥。
用一种“形而上”的话语去描述这种感觉的话,我会选择用“似曾相识”,来描绘出这样的考试状态。
记住,这个状态本身,只是正常发挥。
但是因为考试中绝大多数同学,做不到“正常”,所以这种“正常”本身,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超常”。
不信你可以自己检测一下,如果你看到数学题目,在平时训练中,80%的题目,你第一眼反应中使用的方法,是与正确方法差不离的思路,那么就意味着你有120分的水平,平时考不到120,是因为你粗心。
但是考试中,因为外力带来的紧张,让你更谨慎的去验算自己的试卷,导致你完全发挥了你120分的水平,那么其实从本质来说,你只不过是“正常”发挥了你的水平,而不是超常。
只不过是平时的放松,让你会容易产生粗心,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度的紧张,是有用的。
但是过度紧张不行的原因,就是因为一旦过度紧张,加上你对于自己的方法没有做到足够的熟悉,导致了你不能够对于你所使用的解题思路所带来的效果产生足够的预期,会产生自我怀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明明会做的题目,在考场中却想不到怎么解”。
那么这个,才是失常,也就是大部分同学所具有的状态,这时,“正常”在这样的比对之下,变成了“超常”。
(三)超常——也是一种正常,只不过加上了“偶然”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说第三个点,就是超常发挥,那么什么才是超常?
超常概念本身来说,我觉得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来解释,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超常的根源,是你在过去的人生履历中,“踏破了铁鞋”。
什么意思呢?那么我们上升到一般化的哲学高度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生生命的际遇,有两个东西组成,第一个是我们可控的“因果”,第二个是我们不可控的“偶然”。
这两者在我们身上都会发生。
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所谓的“因果”——这个世界本身是有朴素规则的。
很多人会利用一个人所具有的急功近利,来告诉你一些“破坏因果”的方法论——比如三天学会语文之类的吹嘘广告。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你高考最终的成绩,这个“果”,绝大多数是由你“过去的因,积累的总和”带来的。
这个是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所具有的第一个特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是我们对于世界的第一个基本的期待。
但是我们不能否定的是,“因”对于“果”的影响,还受到了第二个要素的干扰,那就是“偶然”。
就比如说刚才那个同学,如果他会做了高考数学总题量中80%的题目,但是未必代表他每次考试“正常”的发挥都能够考120分。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比如如果一次考试,考试中选择的题目,有90%的题目,都是这个同学“会”的80%里面,那么,这个同学,这次考试,如果正常发挥,就能考到135分的分数,在他眼中,可能这就是超常发挥。
在这种情况中,一个学生的成绩,就是“正常发挥”加偶然的结果,当然,也会存在,他会的80%的题目,只在高考中70%的题量中被选中,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分数,就很难看了。
那么第二种偶然,那就是那不会的20%题目,虽然同学不会,但是答题的解题思路他还是听说过的,当他在考试中,用一种蒙的方式,去试了试这个方法,没想打阴差阳错的,这个方法被解出来了,那么对于这个同学来说,他也是“超常”发挥,得到了比120更高的分数。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来说,它是“超常”的发挥,但是会有两个限制——
1这个“超常”发挥的技巧,是这个同学“听到过的”。
2这个偶然性本身来说,是不稳定的——这也是我之前所说的一个漏洞,就是不可能有人对于题目只有“会做”和“不会做”两种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之下,会有所谓的中间态。
而这个中间态本身,正好被你选用对了不确定的方法,那么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偶然。
这个世界本身就不可能被我们控制所有的变量,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运气”,而运气本身,就是我们最终结果的一部分。
而超常,从其本质,就是在这个世界稳定的前提之下,出现了偶然性。
(四)因果的目的,是偶然性中积累必然性
所以,从我多年的教学观察上来看,我并没有否定“超常”的产生,但是“超常”从概率上来说,是一种均值的状态,一个人能够做的,或者只能做的,就是“正常”。
而“超常”的同学,他们的误区,就是将“偶然”所带来的增益,归结到了“状态”之下。
运气在考试中是必然存在的,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更重要的地方就在这里了,也就是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在考试之前,积累更多的“因”。
读到这里,我觉得我与大家对于“超常”已经形成了共识——超常不是状态,只不过是“正常”加上了“偶然性”的增幅。
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人事,听天命”——通过“人事”,来将需要运气主宰的“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
你能做的,就是让自己从会做80%的题目,上升为会做90%的题目,这个时候,偶然性本身对于你发挥的影响,就会降低。
你能做的,除了期待“作文正好出到我会写的主旨”,就是应该做的,是让自己尽可能的会写更多题材的作文,这样的话你就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写好作文。
你需要积累更多的“因”来应付偶然性对于“果”的影响。
当然,高考本身,100%全会的状态,未必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但是累积更多的“因”,让偶然性的运气,变成能力所指向的实力,却是你需要的。
剩下的,与状态无关,而是“天命”运气,给你带来的影响了。
所以,总结最后一句话——
超常的本质,是“正常”+“运气”。
和你吃啥无关,和你状态无关——你让自己做到正常即可。
而积累的越多,需要运气支配的要素也就越少,那么你的分数的下限,就能够做到稳定。
如果缺少了对于因的积累,指望运气,我承认会有人因为运气而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概率,就像中彩票一样。
所谓的让自己“调整状态”来超越于“正常水平”一说,我觉得还是少提微妙。
毕竟,不劳而获,是一件听上去浪漫而诱人的事情,但是现实当中,还是非常少见的。
你呈现的,大概率是你过去因的总和,配上有没有正常发挥,而带来的一种,均值的分数。
以上

相关阅读推荐~
如何从一个空有上进心的人,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如何告别「伪勤奋」?

■其实要想超常发挥,就要改变对一场考试的认知,放弃“被考核”的心态,用“展示”的姿态去面对试卷
也就是说,我们要转变心态,“反客为主”
对大多数人来说,考得满意的次数应该是少于不满意次数的
你仔细去回想考得好的那几次,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平和,从容,专注
但是在以后的考试中,要想再有这种状态基本是靠运气



现在,我想用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让这种状态可控
先简单说说“得失心”,把得失心带上考场,在答题的过程中顾虑太多,结果大多不如意
得失心算是“失常发挥”背后的东西,你也许没有认真审视过它,但它确是悄悄存在的
我们不断把考试和某种价值捆绑在一起,中考是高中,高考是一段人生
这是社会的大背景决定的,我们不能说它不好,也不需要与它作强烈的斗争
价值捆绑驱动着我们向前奔走,得失心、胜负欲督促我们不断自我提升
虽然考试失常可以归罪于得失心,但是得失心并非绝对负面的存在,你不必也不能把它消除
接受了得失心的存在,现在我们就要避免被它支配
要想超常发挥,考场上,要放下得失心
放下对考试结果、试题难度的担忧已经是老生常谈,不需赘述了
这个道理挺简单的吧,实力是在平时的学习中积淀的,考试前不可能发生突变,所以有不会做的题很正常。尽管事实如此,很多同学还是喜欢死盯着不会做的题,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
考试应该是接受自己现有水平,尽力调动积累的知识和解题方法,把能力发挥最大化
除了对考试结果和试题难度的担忧,我要重点说说另一种相对隐性的得失心:
刻意寻求好的考试状态
刻意寻求好的考试状态
刻意寻求好的考试状态
前面已经提到过,考得好的那几次一般内心比较平和从容,我们自然会希望在以后的考试中都保持这种状态
你可能会在考试前暗示自己,我一定要淡定,不能慌,要稳住
这个时候你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因为考试状态能不能达到心理预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而“好的状态”在你的心理上又直接和“考得好”挂钩
如果考试过程中,你紧张了,也许就会生出一种心理:
完了,我有点紧张,不能太紧张
然后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放松放松......
心理暗示“不要紧张”也许有那么一点用处,但却不那么好,因为你的一部分心思在自己的心态上,而不是在试题上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你在心理上不要太依赖于所谓的“状态”
你要关注的是你自己,和试题本身
考试有点小紧张,不要去担心状态不好,默默告诉自己,没什么关系,不是大问题,就算有点紧张我也能考好
在这里插播一个我的小故事
2020年高考,英语考试入场通道关闭还有9分钟,我一个人在寝室里朗读英文文章,一时间忘乎所以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提醒,我低头看了一眼时间......沉默,沉默是7月8日的午后
下一秒,我刷地起立,提上战刀,以光速冲出寝室,径直冲向考场
我的头脑在奔跑时高速运转,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揉在一起,但更多的是自带音效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画面请脑补
最令人窒息的问题终于冒进了脑袋里:
我跑得这么急、这么累,不会影响状态吧?
因为这个问题慌了那么几秒,跑进考场前真的想了很多,我现在已经难以完整回忆
但我清楚记得最后一个想法是:
最坏的情况不过是待会儿在座位上多喘几口大气,多喝几口水,管它考试前做了什么,反正我就是能以良好状态参考,我才不会被影响
风声在耳边呼啸,一边笑一边跑,我甚至觉得这个小插曲挺有意思
事实证明,我没有滑铁卢
我没有去想状态会受到什么影响,成绩会受到什么影响,我只是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无关紧要,考试会正常进行
我想告诉你,考试状态固然重要,但你只要做些调整工作就好,不必去担心,不要在心理上把“考好”寄托给状态
关于一些调整工作,考场注意事项指路:
这可能是最全的高考考场注意事项(上)
这可能是最全的高考考场注意事项(下)说完两种得失心,接下来就是怎么做到“不把得失心带上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