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刷题能不能提高成绩( 八 )


(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
(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4、如何答题呢?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宏观总体把握,先通读全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5、具备传记类文言文相关的基础知识:
可以这样说,以下这些词每次考试的选文都会或多或少地用到,有时甚至是直接的设题对象。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结合具体语境(巧记),比如搭配、词性等情况灵活应变,毕竟考查的是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如此方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另外补充: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进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
“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
个别字词的错误翻译和打乱原文中的六要素,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
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一些常见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能够方便你的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
  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权、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
但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严格来讲,在整个文言文系统中,这些字或许不能叫常用字,但对于试卷选用的文言传记文章,只要留心关注,它们的确是常用、常考的。
6、学会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积累文言文。
很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时候,有贪多心理。
学习了一个实词,比如“顾”,有好几个意思:①回头看,看。“顾野有麦场”(《狼》)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③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大多数学生会一次性记忆很多义项。
但是实际上,不仅没有记熟悉,而且还不知道这个义项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所以,我这里要说,请你一次性不要记忆那么多意思。
如果你做了一篇文言文,那么请你只记忆文言文中那个词语出现的意思。
因为文言文的用法其实也很固定,所以当你对一个词语某一种意思以及这个意思出现的环境很熟悉了,那么你才能更好的理解文言文。
你也不要担心,一个实词的意思记忆不全,因为随着你文言文练习的增多,一个实词的其他义项,你也可以慢慢积累的。
好了,在这里就为文言文做一个小结。
以后会陆续介绍,其他的思维方式。
————————————————————————
感谢阅读,我还有6个万赞干货回答,也很值得看哦!
欢迎关注公众号:落云歌。
这里有思维方法、学习技巧,还有有关学习与人生的“小”道理。
语文的学习迷惑不解——这里有速效学习方法。
各种作文苦恼不堪——这里有提分秘招。
不仅如此,这里是我们相识、相助、一起成长的地方。
落云歌公众号及时更新,知识丰富、阅读方便,更有想不到的干货满满。
粉丝优惠福利群:1045996475,613275024
(内含大量语文资料及阅读素材,还附赠免费试听课)
(或直接?QQ:1582001040了解更多)

■自报家门:高考语文134。
我自认为并不是语文素养很高的一类人,文采也相当普通,高中主要忙着和数学虐恋,所以基本没怎么花心思在语文上。不过确实自从高三开始,语文就没怎么考差过。以下算是我的一点点拙见吧,我也不知道是否其他人,只是感觉对我自己很受用。
语文和其他科目一样需要做题,但我看来它又和其他科目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需要无休止的大量刷题。简而言之,语文——是完全有套路的。
一.基础题。基础题主要是积累,对于想拿高分的人来说,老师一般要求基础题是不允许多错的。我基础题不太好,5个题很少能做到完全不错,所以……不多说。
二.阅读。阅读算是我比较有心得(taolu)的一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套路其实是一样的,我花了几天时间,找了几套题目并做了总结。关于现代文,提问方式无非几种,每种题目我把各种标准答案写的点都总结下来123,然后写题的时候就代入123,大概就是换汤不换药的模式。关于古文,我从来只做有答案和原文翻译的古文。每次做一套卷子就把那篇文章从头到尾逐句翻译,并做好注释和收集,每次语文早读的时候就把积累的那些词拿出来读一读,后来就发现自己读古文越来越顺利,看不懂的越来越少,这种进步是非常快的,立竿见影。推荐大家一本古文字典,每次遇到新词就去查一查,了解这个词其他的释义已经相似词,积少成多。每次分析卷子其实我唯一花时间的就是这一部分,但是我的确做到了每一张卷子都分析,在此说明,我只会认真做有答案的卷子,没答案的卷子我能不做就不做,因为做了也白做。
三.写作。从读高三开始,我基本上每次写作都在50分以上(满分60)。我自觉我是流氓骗分的学生,因为我感觉我的文章就是套路集成体。
1.首先关于作文题目,我曾经专门分析了两本写作书里面的(部分)作文标题,然后把喜欢的标题抄在一个本子上,如果愿意还可以粗糙的进行分类。取名是一个学问,当稍微刻意看一看别人高分作文的取名方式,就知道哪一类名字是容易吸引眼球的。其实这个过程很容易,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2.再说素材,我主要是用了素材整个的方式,我背了大概30—40个素材,然后就反复用,根据不同的主题在同一个例子找到不同的立意,其实这些已经基本足够我所有的写作了。
3.再说一下结构,我比较喜欢有一个整体的框架。例如探讨一个现象,我会在开始的废话以后告诉老师,接下来我要从ABC三个方面来说了(例如国家社会个人古代今朝未来,但是肯定不能这么直白,这就靠你的文采去向老师传递了,但这个我觉得很受用,首先就让你的文章结构很清晰)然后分段讲述ABC,每段都在首或者尾点题(分论点)。除了每段在讲分论点得时候会给论据以外,倒数第二段我会再用几个一句话论据给出一个排比,(排比真的很有气势),最后结尾。当然每个人的套路都不同,这个也是我刻意看了一些文章然后总结的自己的行文风格,大家可以自己去找几篇然后找到自己的模式。我并不认为固定的行文风格有何不可,这是我自己的模式,并没有抄袭和雷同,而每一次都是一次熟练过程,且高考也只考一篇,不考n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