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中国和印度都仿制俄式战机,谁最终“学到了精髓”( 二 )


▲苏-27SM3是个很尴尬的型号
而之所以说苏-27SM3 , 展示了两国在苏-27战斗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理念 。 是因为对于国内来说 , 苏-27是一个引入、购买、并发展的优秀平台 , 中航工业希望通过引进苏-27提升自己的设计制造水平 , 最终满足自主国防需求 , 而不仅仅是苏-27SK或者歼-11A本身 。 相比之下 , 俄方更希望计划中的200架歼-11A , 像俄罗斯和印度合作生产的苏-30MKI战斗机那样 , 老老实实的完成全部订单 , 当然 , 要是能像印度那样完成全部订单之后 , 由于坠毁十余架 , 最终又加购12架就更好 。 但问题在于 , 苏-30MKI和歼-11A的两款战斗机购买国家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歼-16才是中航工业的目标机型
印度可以接受在90年代末期启动 , 最终在2017年前后才结束生产的苏-30MKI战斗机 , 一方面是因为苏-30MKI的技术水平相对先进 , 另一方面 , 印度对于这种仅仅组装生产的“国产”化程度是可以接受的 。 而中国对此则完全不能接受 , 历史的经验早已表明 , 只有将国防自主稳稳抓在手里 , 才是真正保证国防安全的前提 , 任何情况都不能阻挡国内对国防自主的追求 。 相比之下 , 俄罗斯更像是做了一场商业交易 , 卖出更多的战斗机 , 获得更高的利益才是其真实需求 。 在这件事情上 , 两者都没有绝对的对错 , 只能说各有各的立场 。
▲苏-30MKI的“国产”水平是中航工业不能接受的
应该来说 , 后续90余架歼-11A的放弃 , 以及俄罗斯苏-27SM3这个尴尬型号的出现 , 对两国军事合作造成了非常明显的影响 , 在后续苏-35战斗机、S-400远程防空系统的交易中 , 双方都有明显改变 。 更重要的是 , 国内最终成功在歼-11A的基础上 , 发展出了歼-16D这款强大型号 。 证明了国内走的这条引进、吸收并追求国防自主的道路 , 是完全正确的 。 而相关单位为此付出的时间 , 资源以及牵扯的种种纠葛 , 终于迎来了喜人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