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边雨|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精析,“卧龙跃马终黄土( 二 )
“星河影动摇”则用的是汉武帝问星象异动之事 , 出自《汉书·天文志》:
杜甫用典之妙 , 在于典故涵义与诗句本身意境自然融合 , 让人感觉不出来是用典 。
文章图片
黎明前的鼓声带着山谷中的寒气奔涌而来 , 悲壮苍凉;奔流的江水中倒映的银河 , 破碎摇曳 。 这种意境在读者心中自然形成 , 如果能体会到诗人用典 , 就会形成一股合力 , 对悲伤、悲壮、劳民这些诗人想要表达的真意理解得更加深刻 。
即便我们不知道他的用典 , 也可以想象出颔联所写景象的情境 , 但是知道用典出处 , 无疑会为我们理解杜甫诗心诗境加成 。
“野哭千家闻战伐 , 夷歌数处起渔樵 。 ”
颈联不再继续当前景色渲染 , 转到更大更广的社会背景 。
严武死后 , 杜甫的出走纯粹是私交无着落 , 实际上蜀中西川节度使的权力忽然真空 , 引发了社会极大地动荡 。 严武下属崔旰向朝廷推荐王崇俊为继任人选 , 却不想朝廷担心蜀中将领难以管控 , 派来郭英乂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 。 郭英乂诬杀王崇俊 , 又打算剿灭崔旰 , 奈何军事无能被反杀 。 崔旰成为蜀中实际控制人并最终得到朝廷认可 , 接任西川节度使 。
文章图片
史家了了几笔 , 于蜀中百姓却是刀兵炼狱 。 三川节度使反复鏖战 , 还要应付吐蕃入侵 , 老百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野哭” , 四野的哭声 , 漫山遍野的哭声 。 战乱的消息传来 , 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 所以这一句的正确顺序应该是“闻战伐千家野哭” , 典型的诗家语倒装 。
这是整个时代背景的交代 , 对句则是对空间的交代 。 “夷歌” , 少数民族歌曲 。 在这里我们要知道标题是《阁夜》 , 所以无论描写走得多远 , 前提都是在夜间的所见所感 。 “夷歌”对应首联的“天涯” , 增加了空间确认 。
战乱的消息传来 , 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 可我却飘零在这蛮荒偏远之地 , 夜里听着渔夫樵子劳作的歌声 , 悲从中来 。
文章图片
天地不仁 , 偏偏我却毫无用武之地 , 流落到荒蛮之地 。 这是一个曾经也算蜀中政权中心当过差的人对蜀中百姓的忧心 , 对自己没有制止军阀混战能力的悲叹 。 正是前面提到的《宿江边阁》中最重要的两句的情感点题:“不眠忧战伐 , 无力正乾坤 。 ”——我彻夜难眠 , 只因自己无法扭转乾坤啊 。
忧国忧民 , 却无能为力 , 这是杜甫一辈子的愁绪 。
“卧龙跃马终黄土 , 人事音书漫寂寥 。 ”
尾联既要承接颈联 , 对无力感做出排解 , 同时尾联“合” , 一般会再指向首联 。 当然 , 文法千差万别 , 写法灵活多变 , 特别是后世散文入诗之后 , “起承转合”也不一定成为定式 。
这两句中的用典就比较明显 , 不像颔联一样无形 。 “卧龙” , 自然是诸葛亮 。 “跃马” , 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 , 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这也就是“白帝城”名字的由来 。 而夔州西郊有武侯庙和白帝庙 , 杜甫遥望这两座纪念不世出的英雄人物的地方 , 无限感慨 。
文章图片
这里又回到了首联的写景 , 算是完成了“合” , 同时用这些大人物终归黄土一抔的感慨 , 来消解自己在前面提到“无力正乾坤”的愁苦 。
连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人物 , 也改变不了历史的走向 , 我这个糟老头子 , 又能如何呢?
“人事” , 指交游 , 朋友 。 “音书” , 音信 , 书信 。 “漫” , 突然 , 白白的 。
知己渐渐零落 , 音信慢慢断绝 , 我在寒夜中的这点寂寞 , 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
- 梧桐树边羽|谁更厉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
- 梧桐树边羽|不懂的话是不是就不要写诗?,格律是什么
-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 梧桐树边羽|为什么读起来感觉不像诗?,“江南可采莲”写的内容是什么
- 梧桐树边羽|为何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
- 小许聊历史|难怪被索要人事时孙悟空装傻?你看看阿难迦叶真正想要的是啥?
- 梧桐树边羽|良知乃吾师”——王阳明的《长生》之路,“千圣皆过影
- 梧桐树边羽|如何改写成七绝?,这是一首山歌
- 梧桐树边羽|和繁体字的“這”,有区别吗?,简体字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