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M50超音速轰炸机:首次达到两马赫飞行速度,为何苏联没有量产?


苏联|M50超音速轰炸机:首次达到两马赫飞行速度,为何苏联没有量产?
文章图片
苏联|M50超音速轰炸机:首次达到两马赫飞行速度,为何苏联没有量产?
文章图片
苏联|M50超音速轰炸机:首次达到两马赫飞行速度,为何苏联没有量产?
文章图片
自飞机诞生以来 , 人类的军事武器史又多了一个可以开发的新领域 。 二战结束后 , 美苏两国因意识形态冲突而陷入长达四十多年的冷战 。 在此期间 , 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事争霸从未中止 。
也正因如此 , 军用飞机的开发得以迈入新阶段 。 因为美苏两国此起彼伏的军事角逐 , 不仅表现在世界局部热战的较量中 , 还表现在新式武器的开发上 。
在苏联的空军部队里 , 几乎每年都有一架新式战机入伍服役 。 从重型轰炸机到超音速轰炸机 , 从TB系列到数字M系列 , 各式各样的战机层出不穷 。
然而 , 正如有句话说“哪怕是最好的画家 , 也会有一两幅不完美的作品” 。 哪怕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军事强国——苏联 , 它的空军部队里也会有那么一两架失败的战机 。
在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就是所有的苏联战机中 , 一件令人不甚满意的作品 。 苏联的“图22轰炸机”和它同年首飞 , 并且一直服役到1998年 , 而“M-50超音速轰炸机”却从未被量产 。
据说 , 苏联只生产了一架“M-50超音速轰炸机” , 之后这款战机便在苏联空军战斗机的行列中消失了 。 如今躺在苏联军事博物馆里的那架“M-50超音速轰炸机” , 就是1959年试飞的那一架 , 世界上仅此一架 。
听到这里 , 我们不免会感到疑惑 , “M-50超音速轰炸机”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呢?它是如何诞生的呢?它和“图22”战机的命运差别怎会如此之大?难道是因为它有什么致命硬伤吗?
一、M-50超音速轰炸机研制背景20世纪50年代 , 各国的防空导弹研制技术还不成熟 , 哪怕是强大如美国、苏联这样的超级军事大国 , 也还没有研制出可以轻松实现突防的防空导弹 。 于是 , 为了弥补空中防御的缺陷 , 美国将研制焦点转向战斗机的升级上 。
此后 , 美国研制出了一系列超音速轰炸机 。 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知道 , 超音速轰炸机具有两个 , 飞行速度快、战斗力强 。
美国在1956年试飞成功的“B-58轰炸机” , 英文名为“Hustler” , 又叫“盗贼”轰炸机 。 这款轰炸机具有以前的任何轰炸机都没有的高性能 , 配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 。 可以说 , “盗贼”轰炸机达到了上世纪50年代晚期全世界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平 。
美国的“盗贼”一问世 , 便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 欣喜者有之 , 担忧者亦不少 。 老对手苏联自然是属于后者 。
在目睹了美国的新型轰炸机之后 , 苏联立即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里公认的“大哥” , 苏联当然不甘心落后于资本主义阵营 。 因此 , 苏联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 “M-50超音速轰炸机”(以下简称“M-50”)就是这时候诞生的 。
1956年春天 , 马萨契夫实验机工厂接受了“M-50”的研发任务 , 仅用了一年的时间 , 设计师们就完成了“M-50”的研制 。 第二年 , “M-50”轰炸机完成首飞 。 1961年 , 在苏联空军节上 , “M-50”在两架米格21战机的护送下闪耀登场 , 获得了“野蛮人”的称号 , 风头一时无两 。
二、“M-50”的设计特点“M-50”轰炸机和苏联传统的米格系列不一样 , 是双人同飞的战斗机 。
据记载 , 一架“M-50”长度约为57米 , 双翼展开时的宽度约为35 米 , 机身高度最高为12米 , 最低也达到了8.25米 。 “M-50”空重85000千克 , 最大的起飞重量可达到200吨 。 由此可见 , 在苏联当时所有的轰炸机中 , “M-50”的体型算是比较大的 。 所以 , 在1961年的空军节上 , 伴“M-50”左右的米格战斗机显得十分小巧 。
从外观上看 , “M-50”更像一个细长的圆柱筒 , 机身中间有相当富余的位置收纳导弹和其他装备 。 在飞机的两侧 , 设计师米亚西舍夫给它加上了两个超大的三角翼 。 据统计 , “M-50”的机翼面积高达290.6平方米 。
这一设计当然不是因为设计师的心血来潮 , 也不是为了追求外形的美观 , 而是出于战斗机高速飞行的需要 。
“M-50”细长的机身可以让飞机与空气的摩擦力达到最小 , 同时 , 大且纤薄的机翼可以最大程度减小飞行的阻力从而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 , 实现高速飞行 。 理论上 , “M-50”的速度最快可达到每小时航行1950千米 。 从这点上看 , “M-50”的飞行速度满足了超音速战略轰炸机“高速度”的这一基本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