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券商系公募研究之二:十年长跑“落单”的长盛基金( 二 )


当然 , 除了规模外 , 近年来 , 随着代销机构实力提升和逐步向头部机构集中 , 水涨船高的客户维护费(以下简称“尾佣”)也成为制约各大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一大根源 。
7家券商系公募无一幸免 。 Wind数据显示 , 早在2009年末 , 7家机构的尾佣占管理费收入比例最低为长盛基金的9.65% , 最高为鹏华基金的17.44% 。 然而 , 到了2019年末 , 最低的华夏基金已提升至20.38% , 最高的长盛基金则首度突破30% , 达到33.23% 。 不过 , 从最新一期数据来看 ,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 , 长盛基金的尾佣占比下降至26.66% , 排在第4位 。
管理费收入增长的相对有限 , 叠加尾佣占比的持续提升 , 也使得长盛基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被迫“瘦身” 。
据深交所披露公告显示 , 作为长盛基金第一大股东的国元证券 , 在2007年10月成功借壳上市后 , 也在次年1月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成绩单” 。 彼时 , 作为子公司的长盛基金的年度财务数据也首次得以披露 。 年报提及 , 2007年长盛基金实现营业收入6.75亿元 , 同比增长187.86% , 净利润达2.76亿元 , 同比增长134.54% 。 虽然该数据略低于其他同期成立的券商系公募 , 但较为突出的增幅也一度预示着长盛基金的光明未来 。
不过 , 自2007年末到2019年末的12年来 , 其余6家券商系公募营收净利震荡上扬的同时 , 长盛基金则平静得如同一条直线 , 从2018年开始还走起了“下坡路” 。 截至2019年末 , 长盛基金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分别约为3.5亿元和0.54亿元 。 即使2020年上半年实现了1.74亿元的营业收入和0.35亿元的净利润 , 从全年角度来看 , 想要超越昔日恐仍是难上加难 。
产品长期业绩明显分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 , 长期的规模和管理费收入难有起色的背后 , 离不开长盛基金旗下产品长期业绩的明显分化 , 以及多数产品的表现平平 。
与其余5家券商系公募普遍存在的货币基金规模占总规模比例最大的特征不同 ,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 长盛基金和富国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以42.95%和32.06%的占比为最 。 若将股票型基金纳入统计 , 长盛基金更是7家公募中唯一一家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突破50%的基金公司 。
那么 , 身为“主力军” , 权益类基金的长期业绩表现如何?就近三年(2017年11月15日至2020年11月15日)而言 , 在数据可统计的3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份额分开计算 , 下同)中 , 对比Wind投资类型(二级分类)来看 , 仅有11只产品跑赢了同类平均收益 , 占比28.21% 。
其中 , 最高的长盛医疗行业量化配置股票在近三年内实现了104.23%的收益率 , 跑赢同类平均的64.05%超40个百分点 。 与此同时 , 包括长盛同享灵活配置混合A/C、长盛高端制造灵活配置混合等在内的8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 , 以及偏债混合型基金长盛盛辉混合A/C , 也超越同类平均业绩4个百分点至24个百分点不等 。
但与此同时 , 长盛基金旗下9只纳入统计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无一跑赢同类平均 , 最低的长盛城镇化混合近三年的收益率仅约为9.79% , 跑输同类近50个百分点 。 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 , 长盛电子信息主题灵活配置混合近三年的收益率约为1.29% , 长盛信息安全量化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则不盈反亏 , 收益率为-15.15% , 大幅跑输平均61.39个百分点 。 换句话说 , 在近三年的管理过程中 , 长盛基金的主动权益类产品首尾业绩差已接近120个百分点 。
若进一步将统计时间拉长至近五年(2015年11月15日至2020年11月15日) , 22只可纳入对比的产品中 , 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8只跑输同类平均 , 13只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中也有11只产品跑输 。 整体而言 , 有4只基金在近五年的时间内出现亏损 , 亏幅最高达17.66% 。 反观跑赢同类的3只产品中 , 也并未取得突出表现 , 最多仅跑赢平均6.3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