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靠投资特斯拉股票走红,前妻为他赚了几百亿,6亿捐资助学却惹争议( 二 )


从2003年起 , 他持续大手笔资助中国知名高校的法学院 , 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 。 据不完全统计 , 捐赠总额达6亿元人民币 。
2005年 , 廖教授给北京大学捐了5320万元 , 修建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教学用楼 , 该楼被命名为“廖凯原楼” 。
2007年12月 , 廖教授受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校董 , 对北大承诺捐赠总额达2.242亿元 。
2007年7月 , 廖教授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3000万美元用于建设法学院 , 法学楼建成后将命名为“廖凯原法学楼” 。
2008年 , 廖教授向复旦大学捐赠1250万美元 , 用于建设法学院新大楼和廖凯原法治研究中心 , 以及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奖教金 。
2010 , 廖教授给清华大学捐了一亿元 。
同时 , 他还受聘为北大名誉校董、上海交大名誉校董、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名誉教授、复旦校董、复旦法学院名誉教授 。
如果只是单纯的捐钱就好了 , 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 。 但随之而来的 , 是廖教授在各个顶级大学里的课程和学说 , 引发了他捐助名牌大学的动机以及中国大学是否向金钱低头等问题的争论 。
在2011年秋季、2012年春季清华、北大分别为廖凯原开设了《法治和天命科学观框架下的天命人》选修课程 。 同时 , 他多次在全国各高校举办讲座 , 内容涉及黄帝的科学法治观等 。
他的学术研究 , 不仅艰涩难懂 , 学术界也不承认 , 也因此引发了媒体和网络上的激烈争论 。
当然 , 他的情怀和捐资助学之心 , 还是值得肯定的 。 下一步 , 廖教授的目标是搞更多的钱 。
“我必须收集碎屑来制作面包屑蛋糕 , 我想做一个面包屑大蛋糕 , 自己吃别人也能分享 , 所有的钱最终会捐给慈善机构 , 希望能积累大约1000亿美元 , 来资助这个学术梦想 。 ”
03
一代奇人
自创天书“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
对于他的学术研究 , 堪称一代奇人 , 这个地球上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 。
目前廖凯原只有两个头衔:一个是“国际软件屋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 一个是“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KoGuan Quantum InfoDynamics, 简称KQID) 时间引擎的创造者 。
首先 , 单就这个完全由他个人创立的、横跨东西方文化的理论来看 , 的确超出了常人可以理解的范围 。
譬如 , 关于KQID的定义 , 根据在凯原基金会网站查找到的官方资料显示 , 它更像是一种看似杂糅了“天上地下你能想到的所有学科”的综合体:
不仅结合了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现有理论 , 也对中国《易经》、八卦、《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传统学说 , 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统一理论:整体包含部分 , 部分包含整体 , 可以说是杂糅中西、博古通今 。
KQID认为的‘现实’在本质上是非常矛盾的:虚构但真实 。
它描绘了真正令人震惊的现实:“存在”是一个实时全息图 , 利用量子隧道和纠缠机制进行数字投影 , 而且来自一个且只有一个的非局部奇点性量子多元宇宙 。
就拿他公开的一份名为《轩辕召唤》的作品 , 作为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学位与纽约大学法学学位的法律专业人士 , 他这篇将“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科与《黄帝四经》《悲惨世界》等中外著作相结合的法治研究 , 呈到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高校法律学院学生的面前 , 估计没有几个人听明白的 。
在当时 , 甚至很多人觉得简直像是“开国际玩笑” , “99%法律人看不懂” 。 以至于廖教授的理论太过“超前” , 引发了很多专业人士的争论 , 以至于北京大学的课程在开设一学期后就停办了 。
毕竟从来没有人把当今世界最前沿的量子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来研究过 , 我们不能发表过多评论 , 这个问题还需要归还至学术界的探讨范畴 。
不过 , 确实非常惊讶于他的大胆 。 因为历史上绝大多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的名字 , 都只是被用来命名一个公式、定理 , 或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 而廖凯原的“凯原量子信息动力学” , 直接把自己冠名在一个涵盖了无数理论学派与分支的杂糅体 , 还是一个出身法学的非专业人士来做这样一个研究 , 既不专业也不谨慎 , 更让中国研究了几十年量子科学的那些白发苍苍的物理学家们情何以堪 。
当然 , 学术上的争议 , 如果不认同他的理论 , 可以选择有理有据地辩驳;如果是不强迫的选修课 , 可以选择不听 。 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 只要不害人 , 你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