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想上市还是不敢上市?货拉拉在怕什么?( 二 )


7月10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里明确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 , 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
在此轮的网络安全审查中 , 货运网约车行业的“运满满”“货车帮”都被列入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 审查期间上述平台均停止新用户注册 。 一时间 , 监管趋严的压力骤增 , 让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延迟了赴美上市计划 。 货拉拉这波上市的传闻从以前的美股转向了港股 , 或许也是规避监管的一种试探 。
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宏皓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经济历经多年狂奔 , 市场规模和用户数量庞大 。 赴境外上市虽然拥有更低的门槛、更高的估值溢价和更强的资本流动性 , 但或许并不适合掌握海量信息数据的网络运输平台 。 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赴美上市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和限制 , 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领域的企业应重点加以限制 。
货拉拉掌握了包含用户个人信息、行程信息、支付信息和车内录音信息等在内的大量数据 , 如果数据被窃取滥用 , 后果不容小觑 。 而对于数据的安全 , 如果能催生网约车平台共同搭建云端数据库 , 将会成为是客运、货运和在线运输平台的共同需求 , 对于行业整体而言 , 或许有机会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B端数据产业 。
《熔财经》看到有投资领域专家分析:无法在短期上市 , 会倒逼货拉拉进行产业升级 。 此前 , 货拉拉已宣布启动造车项目 , 也是首个传出有“造车”动作的货运物流平台 。 有消息称 , 货拉拉已经在对外招募新能源货车的相关人才 。 这或许是货拉拉进行产品升级 , 打造属于自己全产业链的契机 。
除了网安方面的监管问题 。 同城货运的运输现状不少还处于交通法规的灰色地带 。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9条明确规定“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 。 而实际却是 , 大量货车司机为了节约成本 , 不仅违规将面包车改装成载货车 , 实际运输中超载、违规载客的情况屡禁不止 。 长沙货拉拉女乘客跳车事件是这一隐患的一次集中体现 。 对于这些司机的违规问题 , 作为平台方的货拉拉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有媒体分析 , 平台如果彻查 , 一是成本太高 , 需要增加大量人力技术来维持平台的服务质量 ,二是肯定会直接影响司机端的供给问题 。
不靠广告 , 什么才是货拉拉的护城河?
监管进一步加强 , 从用户补贴回归产品本质 , 预计将是未来同城货运赛道的常态 。 而想要提高竞争力 , 保住行业龙头的位置 , 货拉拉还需要做点什么呢?
第一肯定还是提高服务 。 货拉拉作为平台不断优化商业模型、产品体验一定是未来需要不断加强的领域 。 同时司机端的收入提升 , 以及服务的安全保障也是需要提高的空间 。 对于一些细分场景的优化 , 比如帮用户“搬货上下楼” , 能否推出一个有操作性的标准化服务 , 满足用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 或许是考验货拉拉的又一个课题 。
其次是效率 。 在平台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 所有产品到最后比拼运营效率 。 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平台算法的调整、模式和产品的优化 , 更包括了产品的用户体验、司机收入、平台利润等细节 。 去年底 , 货拉拉的内部总结提出 , “最早停止补贴并主张以运营取胜”或许就是一个提高效率的重要尝试 , 因为依靠补贴而产生的用户显然不会长久的 。
还有跨城服务的推出 , 货拉拉已将其定位为第二增长点 。 2020年全国公路运输总费用约为6.1万亿元中 , 城际货运占比过半 , 潜在市场规模超3.3万亿元 。 由于竞争对手满帮已经开通了跨城业务 , 货拉拉从2019年开始已开始布局 , 但跨城业务与同城业务有着明显不同 , 同城业务的车型主要集中在1.8米-4.2米的小车 。 而跨城业务 , 车型基本上是6.8米起步的大车为主 。 货拉拉几乎需要重新打造业务端口 。
运力端大车的管理起来难度更大 。 司机需要道路运输许可证和从业资格证 , 同时驾龄和驾照要符合要求 。 此外 , 在用户端的拓展方面 , 由于同城和跨城业务的客户群体并不完全有交集 。 货拉拉跨城业务总监张明国表示将会专门成立一个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团队来做自有客群的开发 。 张明国还表示同城货运积累下经验的货拉拉 , 将使用大数据针对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货单半径 , 有司机意愿度模型 , 有司机取向模型还有分不同时段的模型 , 来保证用户需求得到满足 。 因此货拉拉跨城业务也能追求快、好、准、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