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察|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七 )


三、陈满有罪供述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 陈满在侦查阶段虽曾作过有罪供述 , 但其有罪供述不稳定 , 时供时翻 , 且与现场勘查笔录、法医检验报告等证据存在矛盾 。 如陈满供述杀人后厨房水龙头没有关 , 而现场勘查时 , 厨房水龙头呈关闭状 , 而是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陈满供述杀人后菜刀扔到被害人的卧室中 , 而现场勘查时 , 该菜刀放在厨房的砧板上 , 且在菜刀上未发现血迹、指纹等痕迹;陈满供述将“工作证”放在被害人身上 , 是为了制造自己被烧死假象的说法 , 与案发后其依然正常工作、并未逃避侦查的实际情况相矛盾 。
【案件结果】
2015年4月24日 , 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 , 指令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 。 2015年12月29日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 , 原审裁判据以定案的主要证据即陈满的有罪供述及辨认笔录的客观性、真实性存疑 , 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本案除原被告人陈满有罪供述外无其他证据指向陈满作案 。 因此 , 原审裁判认定原审被告人陈满故意杀人并放火焚尸灭迹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 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 。 2016年1月25日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审判决裁定 , 原审被告人陈满无罪 。
【要旨】
证据是刑事诉讼的基石 , 认定案件事实 , 必须以证据为根据 。 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 , 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对于在案发现场提取的物证等实物证据 , 未经鉴定 , 且在诉讼过程中丢失或者毁灭 , 无法在庭审中出示、质证 , 有罪供述的主要情节又得不到其他证据印证 , 而原审裁判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 应当依法进行监督 。
【指导意义】
1.切实强化证据裁判和证据审查意识 。 证据裁判原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 , 是正确惩治犯罪 , 防止冤假错案的重要保障 。 证据裁判原则不仅要求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 , 而且所依据的证据必须客观真实、合法有效 。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 ”这是证据使用的根本原则 , 违背这一原则就有可能导致冤假错案 , 放纵罪犯或者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 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复查刑事申诉案件 , 都必须注意对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 及时防止和纠正冤假错案 。 对于刑事申诉案件 , 经审查 , 如果原审裁判据以定案的有关证据 , 在原审过程中未经法定程序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 , 而人民法院据此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 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进行监督 。
2.坚持综合审查判断证据规则 。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一项规定:“案件事实清楚 , 证据确实、充分 , 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 , 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 ”证据确实、充分 , 不仅是对单一证据的要求 , 而且是对审查判断全案证据的要求 。 只有使各项证据相互印证 , 合理解释消除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 , 才能确保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 避免出现冤假错案 。 特别是在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供述作为定罪主要证据的案件中 , 尤其要重视以客观性证据检验补强口供等言词证据 。 只有口供而没有其他客观性证据 , 或者口供与其他客观性证据相互矛盾、不能相互印证 , 对所认定的事实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 , 应当坚持疑罪从无原则 ,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八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 , 都是证据 。
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辩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