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开上新能源车,如何摆脱“充电焦虑”?( 五 )


第三种 , 精耕细作 。 这就要求充电桩企业要从前几年的大跃进式的扩张 , 变为精细化运营 , 在充电效率和增值服务上面下功夫 。 比如对充电桩的数据进行更充分的挖掘 , 包括对充电桩的使用情况、等待时长以及最优化的充电位置推荐 , 能够针对充电车主进行更智能化的充电服务 。 企业也可以利用闲置的私人充电桩 , 利用出私人充电桩的闲置时间 , 形成共享充电桩经济 , 实现平台、充电桩主、车主的几方共赢 。
今年 , 充电桩已被明确为新基建重要方向之一 , 承载着国家汽车产业电动化的重任 , 政策支持也逐渐由新能源车购置端转向充电桩建设及运营端 。 所以 , 我们会看到充电桩企业在经历了2019年的大洗牌之后 , 迎来了再次爆发的下半场 。
【新能源汽车|开上新能源车,如何摆脱“充电焦虑”?】我们看到 , 新基建之后 , 无论是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车企还是互联网出行企业 , 都开始涉足充电桩业务 , 或者参与到充电桩的技术改造当中 , 将充电桩看作是未来物联网的入口之一 。
对于新入局的这些技术资本来说 , 前期巨大的投入相对于这些习惯了大手笔砸钱的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再是障碍 , 而更大的障碍来自于他们能否在这个看似前途美好、实则一片陷阱的滩涂中形成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盈利模式 。
漂亮的打法是这些科技、互联网公司能够突破充电速度、充电数据智能化改造上 , 从技术创新上进行降维打击 , 而沉稳打法就是培养好地面部队 , 做好那些细枝末节的环节打通、精细化运营 , 扫清那些阻碍用户找到一个最近最便宜的充电桩的障碍 。
两者不可偏废 , 充电桩才可能再避免陷入又一轮的泡沫式扩张 , 新能源汽车的绿色出行大业才有真正到来的可能 。